[发明专利]一种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7285.0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崔兴柱;王焕玉;彭文溪;梁晓华;汪锦州;张家宇;高旻;张春雷;刘雅清;郭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司立彬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主动 激发 射线 荧光 探测器 | ||
1.一种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巡视器+X面板上的探头、月夜生存保障装置,探头与巡视器舱内综合电子学板电连接;所述月夜生存保障装置包块主动辐射热源、外部支架、热控包覆,所述主动辐射热源位于所述热控包覆内,所述热控包覆通过所述外部支架固定在巡视器+X面板上;其中,当处于月夜状态时,所述主动辐射热源与探头后端相对,为探头提供主动温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于所述巡视器+X面板上的在轨标定装置,其中,当处于在轨标定状态时,所述探头前端与所述在轨标定装置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月夜生存保障装置包括一双层套筒,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通过过渡件连接;所述主动辐射热源位于所述内层套筒内;所述双层套筒通过一顶盖密封;所述在轨定标装置包括标准样品和支架,所述标准样品通过该支架固定在巡视器+X面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安装在位于巡视器+X面板上的一机械臂上;探头隔热安装在该机械臂末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包括一外筒,该外筒前端安装有激发源组件和红外距离感知器,外筒内部设有与所述红外距离感知器的前端电子学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电子学组件包括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散热帽、印制电路板安装支架、电子学板、散热铜棒和散热片;其中,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与电子学板电连接,所述电子学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支架上,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内部,所述散热帽位于所述外筒前端环绕所述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所述外筒后端采用一散热片密封;所述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通过一散热铜棒与所述散热片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外筒连接的边缘设有凸台;所述散热片外表面涂有导热硅脂;所述外筒后端通过法兰与一散热面连接,所述散热面外表面涂有白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帽采用翻边结构与所述电子学板的前端电路板压紧连接,且通过螺钉与所述印刷电路板支架连接;所述散热帽的中心孔与所述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之间缝隙填充硅橡胶;所述前端电路板表面敷铜;所述散热帽采用挖槽方式避开接触硅漂移X射线探测器的针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一端面中心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铜棒的凹陷,另一端面开沉孔,凹陷螺钉通过该沉孔将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铜棒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支架为铝制半环形结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帽、散热片连接,底面固定所述电子学板的母线电路板,内部顶面开槽固定所述电子学板的前级放大电路板和成型电路板,顶面设有电源线和信号线的线孔,侧面固定到所述外筒内壁。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间主动激发X射线荧光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源组件包括多个激发源和激发源支撑结构,所述激发源圆形均匀分布于所述外筒前端中心区域,每一激发源分别与一准直器连接;所述激发源支撑结构的材料为聚酰亚胺,且聚酰亚胺表面镀铝;多个所述红外距离感知器圆形均匀分布于所述外筒前端边缘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72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