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贴片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8636.X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超 |
主分类号: | H01Q19/06 | 分类号: | H01Q19/06;H01Q15/02;H01Q1/3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贴片天线。
背景技术
左手材料是一种新型周期结构的人工电磁媒质,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因此,当电磁波在这种双负介质材料中传播时,波传播的电矢量、磁矢量和波矢量三者满足左手定则,所以被称为左手材料,或称负折射材料。早在1968年,V.G.Veselageo就从理论上研究了左手材料中的反常电磁现象。2000年,Smith等人在微波波段首次发现用特殊微结构周期排列的复合介质可以同时得到负的介电常量和负的磁导率,从实验上验证了这种材料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制得。左手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光学与电磁学性质,如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伦科夫辐射、反常折射现象等。这些特性展现了左手材料在光与电磁波领域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现有技术中的天线回波损耗较高,而且满足不了特殊条件下对天线高增益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贴片天线,对电磁能量具有汇聚的作用,增加了天线的增益,降低了损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贴片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板、金属接地板、复合贴片天线、复合微结构、金属条;
所述复合贴片天线由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和微带馈线组成,所述微带馈线用于对所述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馈电,所述复合贴片天线固定在所述介质基板的正面;
所述介质基板的正面还设有周期性排列的所述复合微结构和所述金属条,所述复合微结构包括一边具有缺口的四边形状的第一金属分支,一端设于该缺口相对的四边形边上并向该缺口延伸且突出该缺口的第二金属分支,垂直于该第二金属分支另一端的第三金属分支;
所述介质基板的反面贴有所述金属接地板。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基板正面分别刻蚀所述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所述微带馈线、所述复合微结构和所述金属条;
复合微结构周期排列在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内,在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内平均排布7×7个复合微结构,并在复合微结构阵列的两侧以及任意相邻两列复合微结构之间分别嵌入一根金属条,一共嵌入八根金属条。
再进一步的,介质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
更进一步的,相邻复合微结构中心间距为40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型贴片天线,通过在普通贴片天线的基础上加入了左手材料组合形成复合型贴片天线。利用左手材料的特性,在4.2GHz频率处产生的电磁波共振态,出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实部同时为负值,其折射率也为负值,对电磁能量具有汇聚的作用,增加了天线的增益,降低了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复合微结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回波损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增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2,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贴片天线的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在介质基板1正面分别刻蚀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微带馈线4,在介质基板1反面贴有金属接地板。微带馈线4作为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的电波信号馈入源,连接着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中间的介质基板上刻蚀出7×7的复合微结构6和8根金属条7。
介质基板1的尺寸为400mm×400mm×9mm,介质基板1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在介质基板1正面固定有宽度为4mm的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外框边长为324mm,内框边长为316mm,外框距介质基板1边缘距离为38mm。方形框金属贴片天线3内嵌入7×7周期性排列复合微结构6,复合微结构6(图2)线宽为1.9mm,相邻复合微结构6中心的间距为40mm。复合微结构6间嵌入8根金属条7,金属条7长为280mm,宽为3mm,金属条7的间距为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超,未经张永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86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接口连接的接线端子
- 下一篇:加载集总元件的宽带吸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