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大菱鲆家系苗种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19285.4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8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龙;王伟继;官健涛;王陌桑;栾生;孔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大菱鲆 家系 苗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动物良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大菱鲆家系苗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是原产于欧洲的底栖海水鱼类,具有口味鲜美、生长迅速、耐低温、易驯养等优点,是欧洲等地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大菱鲆自1992年引入我国,1999年突破生产性育苗技术以来,其养殖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年经济价值高达30亿元人民币。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忽视良种培育研究,产业中种质衰退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降低、白化率增高、出苗率降低等现象。以生长速度为例,国内养殖场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周期已经普遍由引进初期的10-12个月延长为15-18个月左右。因此,良种选育已经成为我国大菱鲆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家系培育、性状测评、遗传参数评估、留种个体选留等步骤进行的家系选育是进行大菱鲆良种培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家系培育更是整个选育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步骤,这不仅因为整个家系培育是良种培育的第一个关键阶段,苗种的孵化、转眼、变态、伏底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持续时间长,无论是在良种培育过程中还是在商品苗种生产过程中,整个过程需要持续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将苗种培育到5-6cm的规格,一方面,只有达到这个规格,选育中才可以进行个体物理荧光标记,进行不同家系个体混养,开展性状测评;另一方面,才可以作为商品苗种销售给养殖户进行工厂化养殖。因此,如果能够缩短这个阶段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大规格的苗种,则选育中能够缩短家系单独培养的时间,不仅能够缩短家系培育时间、减少经费支出,更重要的是,不同家系个体越早混合进行性状评估,越有利于遗传参数评估的准确性。而对于苗种场而言,同样规格苗种,越早出售,经济效益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大菱鲆家系苗种培育方法,以解决目前大菱鲆家系苗种培育周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有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交配、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步骤;其中,苗种培育具体操作如下:
前期培育:把孵化至第3天仔鱼放入培育容器中,密度为6000粒/m2;初始水温为14℃,孵化出苗1-4天每天升温0.5℃至16℃保持恒温,在6-8天水温逐渐升到17℃,在9-11天保持恒温进行培育,在12-17天水温逐渐升至18.0℃,在培育第18-22天保持恒温,23天后水温升至19℃保持恒定;
培育期间首先投喂的小球藻和轮虫,从12-13天开始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
其中小球藻的投喂密度保持在6-8万个/ml,轮虫密度为5-7个/ml;卤虫投喂密度由0.5个/ml逐步增加到1.5-2个/ml,
且在9-11天时减少轮虫投喂量,在18-22天增加卤虫投喂量,
轮虫和卤虫经过裂壶藻增强剂强化8-12小时;
中期培育:鱼苗培育25-60天阶段,调节培养密度为1500-2000尾/m2,水温19℃;投喂的饵料为卤虫和粒径为0.3-0.8mm的大菱鲆微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5%-10%,一天投喂5次,从第30天开始卤虫投喂量由1.0个/ml逐渐减少为0.5个/ml,第45天停喂卤虫;
后期培育:在培育60天后,调节密度为1000-1500尾/m2,水温19℃±0.5℃;投喂粒径为1.0mm左右的颗粒饲料,日投喂量10%-15%,每天投喂5次;
在培育期间进行吸污和换水操作,即从孵化出苗第4天开始,每日上午排水1次,每次排水量由30%逐渐增至70%,第8天开始,每2-3天下午吸底1次。
本发明采用优化培育方案进行家系苗种培育,包括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配方案,最优升温控制,延长卤虫投喂周期,大、小卤虫投喂方案,开口饲料粒径和种类及品牌的合理选择等,使相同培育周期内获得更大规格商品苗,且出苗率可达47.2%以上,生长速度提高20%左右,白化率低于2%。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进行定义:
1、开膘期:初孵仔鱼发育至第9天左右时,开始发育长出鱼鳔的时期,一般持续2-3天,此时期是大批仔鱼被淘汰,是大菱鲆苗种培育过程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一个危险时期,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的商品苗出苗率,80%左右的苗种损失发生在此时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92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