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的压差测点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19418.8 | 申请日: | 2014-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9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萱;余凡;刘彬;姚伟达;张明;张志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堆 整体 水力 模拟 试验 中的 压差测点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水堆核电厂核反应堆设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压水反应堆整 体水力模拟试验中的压差测点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堆内构件是反应堆本体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 内,容纳并支承堆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组件和相关 组件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实现反应堆功能。根据相应标准法规和安全准则的要求, 对于原型堆,为验证堆内构件设计与分析,必须开展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 研究。它可以验证堆芯进口流量分配的均匀程度和结构设计、分析计算的合理 性;验证堆内水流作用下各关键段的流动阻力(压降)的计算结果;验证反应 堆腔室内的流体流速分布。
在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试验模型通常根据原型按照一定比例 缩小并通过一定修改设计得到。在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堆芯上板 和堆芯支承下板上下表面的压降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反应堆内水流作 用下堆芯段及其他关键段得流动阻力,为反应堆堆内构件设计和堆内流场分析 提供重要数据。
为了测量堆内水流作用下各关键段的流动阻力(压降),需要在试验模型 特定位置布置压差测点。根据试验需要,在反应堆堆芯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的 表面均需要布置相应的压差测点。
传统的堆芯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的压差测点布置方式是通过导向筒组件和 二次支承柱组件辅助布置,取其轴向高度相同的位置安装引压管。这种布置方 法的测量结果相对理想,但是由于导向筒和二次支承柱实际位置的关系,其测 点位置存在局限,同时容易受到其他结构的影响,带来测量误差。同时在堆芯 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分别靠堆芯燃料组件的表面,无法布置相应测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的压差测 点布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差测点布置结构容易受其他结构的影响, 带来测量误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的压差测点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堆 芯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以预埋引压管的凹槽,所述引 压管包括用以与外部测量设备连接的连接段和用以预埋在所述凹槽内的预埋 段,所述预埋段的侧壁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开孔方向平行于堆 芯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的上下表面并且垂直于引压管自身的轴线;所述凹槽的 侧壁上设置有与预埋段的通孔位置相对应的进水间隙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段沿反应堆轴向方向将被测流体引出 堆外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预埋段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深度与引压管的当量直径之比为 0.2:1~3: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埋段为圆管,凹槽的底面为的圆弧 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埋段为方管或者其他形状的管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布设在预埋段的侧壁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埋段通过硅胶、环氧树脂、粘结、 机械锁紧或焊接方式将其和堆芯上板或堆芯支承下板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压差测点布置结构,在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中, 堆芯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上下表面的液体通过预埋在对应位置的引压管的预埋 段侧壁上通孔进入引压管内,然后沿引压管内孔引出试验模型,通过外部连接 的测量仪器测得堆芯上板、堆芯支承下板上下表面分别与基准位置的压差,来 获得反应堆关键段的压降数据,能较好的验证堆内构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流 场分析的正确性。
通过引压管的预埋段侧壁上通孔,可以平均对应表面的液压值,获得堆芯 上板和堆芯支承下板上下表面位置的平均压降。
本发明能很好的满足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的要求。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 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压水反应堆整体水力模拟试验件的示意图。
图2为引压管预埋在指定测点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引压管的示意图。
图4为凹槽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19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