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种子中的物质生产性的基因及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0672.X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1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聪;大音德;村本伸彦;光川典宏;高木优;松井恭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00;C07K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胡志君,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种子 中的 物质 生产性 基因 及其 利用 方法 | ||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201080024446.8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是2010年6月4日,发明名称是“提高种子中的物质生产性的基因及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是以获得其一部分组织本身(种子、根、叶茎等)为目的栽培的,或者是以生产油脂等各种物质为目的栽培的。例如,作为由植物产生的油脂,大豆油、胡麻油、橄榄油、椰子油、米糠油、棉籽油、向日葵油、玉米油、红花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等自古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知,在家庭用途和/或工业用途中被广泛利用。另外,由植物产生的油脂也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燃料和/或生物塑料的原料使用,作为石油替代能源应用性正在扩大。
在这样的现状下,为了使用植物在工业上成功地进行油脂生产,需要提高每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性。这里假定每单位耕地面积的栽培个体数一定,则可判定需要提高每个个体的油脂生产量。在从由植物体采摘的种子中回收油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每个个体的种子产量、和提高种子中的油脂含量等技术,可期待能够实现提高每个个体的油脂生产量。
增加植物种子的油脂生产量的技术大致分为通过改良栽培法的技术和油脂增产品种的开发。油脂增产品种的开发方法大致分为以杂交技术为核心的现有育种法和利用基因重组的分子育种法。作为通过基因重组的油脂增产技术,已知:A)改变作为植物油脂的主成分的种子三酰甘油(TAG)的合成体系的技术、和B)对调控植物的形态形成和/或代谢和与它们相关的基因的表达的各种调控基因进行改变的技术。
对于上述A)的方法,作为增加以通过光合成生产的糖为原料合成的TAG的合成量的方法,可以考虑(1)提高从作为TAG的构成成分的脂肪酸或甘油的糖的合成活性的方法、(2)强化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TAG的反应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作为使用基因工程学方法的技术,报告了以下技术。作为(1)的例子,可列举通过使拟南芥的细胞质型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在油菜籽的质体中过量表达,从而将种子的油脂含量提高5%的报告(非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2)的例子,可列举涉及通过在二酰甘油的sn-3位转移酰基的DGAT(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的过量表达来使油脂增产的技术的报告(非专利文献2)。在非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还报告了有时油脂含量和种子重量随着DGAT的表达量增加而增加,每个个体的种子数增加。应用了该方法的拟南芥的种子油脂含量增加46%,每个个体的油脂量最高增加约125%。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B)的方法,考虑了对与生物合成体系酶基因的表达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的方法。作为其例子可列举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制作大范围地将转录因子过量表达或敲除而得的重组植物,然后筛选出提高种子的油脂含量的基因的方法。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ERF亚家族B-4转录因子基因的过量表达而使种子的油脂含量增加了23%。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记载每个个体的油脂含量增减。另外,非专利文献3记载了通过使作为具有AP2/EREB结构域的转录因子的WRINKLED1过量表达,提高了种子的油脂含量。
另一方面,在将植物体中含有的纤维素等烃成分进行糖化后,通过发酵制备醇的情形,植物中含有的油脂成分成为杂质,认为这引起了糖化工序中的糖化效率低下。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油脂含量,则能够提高糖化工序中的糖化效率,结果能够期待提高醇的生产性。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WRI1/ASML1(AP2家族转录因子、AGI代码:AT3g54320)缺陷株的种子变为皱的,油脂含量减少。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过量表达AT3g23250(MYB15)将种子的油脂含量减少了13%,通过过量表达AT1g04550(IAA12)将种子的油脂含量减少了12%,通过过量表达AT1g66390(MYB90)将种子的油脂含量减少了16%。
但是,尽管以改良各种性状为目的开发了上述的分子育种法,但实现油脂的生产性提高或者降低的技术尚未达到实用的程度。
认为其原因在于:未发现真正优异的基因;在试验阶段有效的重组新品种在实用阶段多样的自然环境下不能发挥如期待的效果。另外,目的物质的生产性等量的性状与从调控体系到代谢体系的各步骤中的大量基因相关,发现、开发改善量的性状的真正优异的有用基因是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现效果非常高的新基因、开发虽然效果水平同等但能在实用环境条件下发挥效果的基因成为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01/36597
专利文献2:WO01/357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0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