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2955.8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4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举;孙益民;芮定文;贾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中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B60R21/0132;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能源汽车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领域,由电能代替石油作为驱动能源将是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能源车主要以混合动力、纯电动车为主,这些汽车需要经常对整车电源和动力电池充电,由于我国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所以对这些汽车充电会造成间接的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大部分的车安全装置是安全带,它在车速不太快的情况下遭受碰撞,对驾驶人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保护不了汽车的安全,各种安装于汽车前端或后端的保险杠,汽车发生碰撞时,不能起到有效的消除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因交通事故造成的车毁人亡的事故,大部分的汽车都没有通过控制单元与信号传输系统形成一整套防碰撞装置,不能更好的保证汽车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采用在汽车上设有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侧面防碰撞装置、控制单元、信号传输检测系统和驾驶室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包括轴、缸套、车厢、发动机和车体,该新能源汽车还设有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缓冲器、侧面防碰撞装置、控制单元、测速测距仪、信号传输检测系统和驾驶室缓冲装置,所述太阳能辅助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蓄电池、整车控制系统和动力电池,驾驶室缓冲装置装在驾驶室底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防碰撞缓冲装置的关闭和启动,信号传输检测系统用于将测速测距仪对实际速度和实际距离的测试结果反馈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蓄电池与整车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为新型动力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气囊的外形呈方形。
优选的,所述缓冲气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测速测距仪具有预定设置的上限车速和上限距离。
优选的,所述侧面防碰撞装置安装在汽车本体内,侧面防碰撞装置内安装有缓冲气囊,缓冲器分别安装在车体的前端和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通过连接有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蓄电池将太阳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对汽车提供电能,能够有效减少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站充电的次数,进而减少对环境的间接污染,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所述防碰撞缓冲装置承受撞击力,撞击力进一步通过所述防碰撞缓冲装置进行缓冲,降低所述撞击力的强度,从而削弱其破坏作用,通过驾驶室缓冲装置可以确保驾驶室的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信号检测系统与测速测距仪通过对实际速度以及实际距离的测试结果反馈给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对所述一整套缓冲装置进行关闭与开启,缓冲气囊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可以更精确的通过控制系统对缓冲气囊进行控制,做到精确无误,侧面缓冲装置提高了汽车侧面的防撞能力,侧面防碰撞装置可以将瞬间刚性撞击转化为带阻尼的柔性碰撞,减少了车门变形后侵入车内空间造成对乘客伤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碰撞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太阳能的辅助充电系统。
图中:1车体、2车厢、3侧面防碰撞装置、4车轮、5驾驶室缓冲装置、6缓冲器、7测速测距仪、8信号传输检测系统、9控制单元、10侧面防碰撞装置、11缓冲器、12太阳能电池板、13太阳能蓄电池、14整车控制器和15动力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中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中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29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