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培养料在香菇种植上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3485.7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2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焱;陈万超;于海龙;冯杰;刘艳芳;张劲松;唐传红;蒋俊;周帅;吴迪;曾凡清;颜梦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地址: | 2014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鲜味 香菇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香菇培养料在香菇种植上的用途。
背景技术
香菇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具有广泛的消费人群,在于其香味浓郁、鲜美可口且营养丰富,素有“山珍”之称。食用菌的美味主要来源于丰富多样的风味物质,而令人称道的鲜味则主要来源于呈味5’-核苷酸及呈鲜氨基酸,其中呈鲜氨基酸为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呈味5’-核苷酸则有4种,分别是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5’-IMP)、5’-鸟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5’-GMP),5’-黄苷酸(5’-xanthosine monophosphate,5’-XMP)和5’-腺苷酸(5’-adenosine monophosphate,5’-AMP),表征食用菌鲜味的等鲜浓度值(EUC)便是由此两类物质计算而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香菇培养料在香菇种植上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香菇培养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杏鲍菇废料10-30%,木屑49-69%、麸皮20%、石膏粉1%。
优选的一种香菇培养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杏鲍菇废料30%,木屑49%,麸皮20%,石膏粉1%。
另外一种优选的香菇培养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杏鲍菇废料20%,木屑59%,麸皮20%,石膏粉1%。
另外一种优选的香菇培养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组成:
杏鲍菇废料10%,木屑69%,麸皮20%,石膏粉1%。
本发明的一种香菇培养料,在配制时,将各组分混合,加入水,搅拌均匀,使其含水量为55~65%,装袋(一般每袋重2kg),常压灭菌,接种,出菇。
杏鲍菇废料为杏鲍菇采摘后所剩培养料,其营养成分未完全利用且部分成分被降解,富含食用菌生长需要的碳氮源;而其在香菇鲜味成分生成中的增效作用未见有报道。杏鲍菇已成功实现工厂化栽培,废菌料再利用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且来源便利。本发明以杏鲍菇废料、木屑、麸皮、石膏粉为培养基原料,成本低、来源广;应用该培养料所产香菇出菇品质好,鲜味物质含量高,单棒产量高,质量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所用培养料原料木屑、麸皮和石膏粉均为普通市售产品,杏鲍菇废料来自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30626),为瓶栽杏鲍菇采收一茬菇后的剩余培养料。
实施例1
一种香菇培养料,所用原辅料按以下配比(%)组成:杏鲍菇废料30%,木屑49%、麸皮20%、石膏粉1%。将原辅料混合,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60%。
实施例2
一种香菇培养料,所用原辅料按以下配比(%)组成:杏鲍菇废料20%,木屑59%,麸皮20%,石膏粉1%。将原辅料混合,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55%。
实施例3
一种香菇培养料,所用原辅料按以下配比(%)组成:杏鲍菇废料10%,木屑69%,麸皮20%,石膏粉1%。将原辅料混合,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65%。
实施例4香菇的培养
装袋:将实施例1-3的培养料分别装入15cm*55cm*0.05cm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湿重2kg;
灭菌接种: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维持20h以上,灭菌结束后待菌棒中心温度冷却至28℃以下,迅速接种,每一菌棒打四个接种口,人工接种(品种申香16,为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接种后在栽培袋外套一层薄塑料袋,以防止污染;
菌棒培养:将接好种的菌袋放入发菌室发菌,以井字形方式排列,每层排四袋,最多堆叠8层,以防止倒塌或者烧菌。在接种后10~20天,菌丝生长至8~10厘米进行第一次刺孔通气,每个接种孔菌丝圈边内侧2厘米的地方刺4个孔左右,孔深1厘米;第二次刺孔时间再菌丝圈在接种孔背面相连时,在每个接种孔菌丝圈边内侧2厘米处刺8个左右,孔深1厘米;第三次刺孔通气在脱袋前7~10天,孔深2厘米,全袋孔数40~60个。
脱袋转色:菌袋经过约60天的培养,菌丝生长已经趋于成熟,即可脱袋排场。用刀子将菌棒外侧的栽培袋割破,脱袋。脱袋后将菌棒排列于栽培层架上进行菌棒转色,保持菇棚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70%~80%,促使菌棒转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3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