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3700.3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8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博;魏笑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4 | 分类号: | G08G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卡口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0、20);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0)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0)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20)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20)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0)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20)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20)外设置有遮光件(40),该遮光件(40)使得第二光电传感器(20)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处理模块(50)对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0、20)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距离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0)外也设置有遮光件(40),该遮光件(40)使得第一光电传感器(10)只能接收到位于远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模块(50)包括用于设定基准电压的电压基准单元(51)、用于放大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的第一放大单元(52)、用于平滑第一放大单元(52)输出信号的滤波单元(53)、用于设定基准光强的定标单元(54)、用于将电压信号放大至A/D单元(58)转换范围的第二放大单元(55)、用于将第二放大单元(55)的输入信号设定在合适范围内的量程设定单元(56)、使得第二放大单元(55)输出值限幅在A/D单元(58)安全范围内的限幅单元(57)、用于进行模数转换的A/D单元(58)以及用于对A/D单元(58)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CPU(59)。
4.一种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三光电传感器(10、20、30);所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10)设置有下限阈值,光强高于该下限阈值时第一光电传感器(10)有信号输出;所述的第二光电传感器(20)设置有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光强位于该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之间时第二光电传感器(20)有信号输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0)的下限阈值高于第二光电传感器(20)的上限阈值;所述的第三光电传感器(30)外设置有遮光件(40),该遮光件(40)使得第三光电传感器(30)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内的汽车灯光或只能接收到位于近光灯识别区域以外的汽车灯光;处理模块(50)根据第三光电传感器(30)的输出情况选择性地对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0、20)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到距离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卡口车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模块(50)包括用于设定基准电压的电压基准单元(51)、用于放大光电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的第一放大单元(52)、用于平滑第一放大单元(52)输出信号的滤波单元(53)、用于设定基准光强的定标单元(54)、用于将电压信号放大至A/D单元(58)转换范围的第二放大单元(55)、用于将第二放大单元(55)的输入信号设定在合适范围内的量程设定单元(56)、使得第二放大单元(55)输出值限幅在A/D单元(58)安全范围内的限幅单元(57)、用于进行模数转换的A/D单元(58)以及用于对A/D单元(58)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CPU(59)。
6.一种智能卡口车距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0、20)分别接收车辆远光灯、近光灯的灯光;
(B)通过在第二光电传感器(20)外设置的遮光件(40)或者在第一、二光电传感器(10、20)外均设置遮光件(40)或者设置带有遮光件(40)的第三光电传感器(30)来判定车辆的灯光是来自于远光灯还是来自于近光灯;
(C)若车辆的灯光来自于远光灯,则对第一光电传感器(10)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距离值;若车辆的灯光来自于近光灯,则对第二光电传感器(20)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距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37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晶竹炭复合陶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薄片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