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成型玻璃钢检查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23797.8 | 申请日: | 2014-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高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兴瑞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成型 玻璃钢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玻璃钢检查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检查井多采用砖砌检查井,此类检查井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结构上不利于维修和对沉积物的处理,而且砖砌检查井易渗漏,对地表水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新型材料的推广,玻璃钢检查井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目前玻璃钢检查井采用管道缠绕后切割进行手糊粘结制作,此方法解决了砖砌检查井的缺陷,但是在手糊制作过程中,程序繁琐且手糊粘结的质量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型玻璃钢检查井,简化程序,去除手工粘结操作,一次成型,保证稳定的质量;对整体结构改进,便于检查井与外部管道、井盖等连接,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快捷和安装维护费用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玻璃钢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部直管段封闭的井筒;井筒的底部两侧设有支管;支管的口部设有玻纤布。
所述的井筒的顶部设有井箍。
所述的支管设计为承口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产品质量性能高:采用玻璃钢真空导入一次成型技术生产的玻璃钢检查井,其比重在1.8-2.0,但强度可达50-120Mpa,这样它就可以按用户的不同要求,设计成满足各类承受内、外压力、轴向受力要求的结构。
2)安装使用方便快捷:采用真空导入一次成型技术的玻璃钢检查自重轻、强度高,运输安装方便,成品的检查井运输到施工地点就可以安装埋设,建设周期也将进一步缩短,检查井的建设和使用将更加方便快捷;它与配管之间的承插连接方式,安装快捷简便,提高了安装速度同时得到很好的密封性。
3)安装维护费用低。玻璃钢检查井具有耐腐、抗冻和抗污等性能,因此工程不需要进行防腐等措施和检修,可大量节约工程维护费用。
4)本发明采用真空一体技术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3,一种成型玻璃钢检查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底部直管段封闭的井筒1;井筒1的底部两侧设有支管2;
所述的井筒1的顶部设有井箍4。
所述的支管2设计为承口形。
1)、本技术采用真空导入工艺得到一次成型的高强度、质量稳定的产品
a、井筒制作和处理,井筒使用外模;
b、在经过处理的模具上进行玻纤布交叉铺层,这样从结构性能上来说更加牢固、可靠;
c、隔离膜、导流网、注胶管的铺设,作用于树脂的导入,能使得树脂导入的更均匀、更透彻;
d、真空袋膜的铺设及密封,使得井筒上的整产品区域处于与空气隔离状态;
e、抽真空及保压测试,使得被隔离区域内部处于真空状态,并通过保压测试后方可注胶,其作用是使得树脂胶浸透于玻纤布更透彻,产品结构紧密;
f、注胶、固化、脱模。前五道工序完成后便可按比例导入树脂,待浸透固化完全,方可脱模,修整后即得成品。
2)、更改产品结构,便于外部安装连接使用
a、为了便于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在本技术中,检查井模具的支管部分设计成承插连接,安装快捷密封性能好;
b、考虑到各个地方检查井安装时覆土深度各异,因此在模具制作时在检查井井筒顶部设计井箍,若需要加大井筒长度,可裁切相应 长度管道直接插入井箍得到所需高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一)井坑与基础
井坑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线应与管沟中管道在同一轴线。井坑边坡与管沟边坡一致。井坑开挖时,不扰动基土超挖;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在雨季施工,应有排水、降低水位的措施。
二)检查井接管安装
检查井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先从接户管上游段开始安装,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并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井座接头与井筒连接施工方法,应与同类型接头的井筒连接的施工方法一致。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期间,在井筒(含检查井)安装完成(但尚未进行灌水试验)时,应采取防止井体上浮的技术措施。
三)井筒安装
根据实际所需高度,裁切相应长度的井筒,直接插入另一井筒的井箍中。新增井筒部分与井座保持垂直。
四)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兴瑞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兴瑞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3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Kinect的多视角步态识别方法
- 下一篇:吸收体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