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MTO副产碳四为原料生产异丁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4022.2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马会霞;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1/09 | 分类号: | C07C11/09;C07C5/27;B01J27/185;B01J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to 副产碳四 原料 生产 异丁烯 方法 | ||
1.一种以MTO副产碳四生产异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MTO副产碳四原料与氢气进入加氢反应器,在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温度为60~100℃,总压为1.5~2.0MPa,空速为5~10h-1,氢气/丁二烯摩尔比为1.0~2.0的条件下反应,使丁二烯含量降低到100ppm以下;其中,所述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由活性组分无定形磷化镍、氧化铝载体和助剂铈组成,在最终催化剂中,活性组分无定形磷化镍中镍的重量含量以金属镍计,占总催化剂重量的10-15%,磷与镍的摩尔比为2.0-2.4:1,助剂铈与镍的摩尔比为0.01-0.05:1,其余为载体;
(2)加氢产物分离出氢气后进入正丁烯骨架异构反应器,在异构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温度为300~400℃,压力0.05-0.2MPa,重量空速为0.5-4h-1的条件下反应,使正丁烯异构为异丁烯;
(3)异构化产物进入气液分离罐,经冷却后,分离出的气相产物进入分馏塔距塔顶1/4~至1/3处,分离出的液相产物进入分馏塔距塔顶2/3~至3/4处,塔顶采出含异丁烯的混合碳四产品,塔底采出C5+汽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MTO副产碳四来自于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副产碳四,由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丁二烯、正丁烷、异丁烷和碳三和碳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丁烯、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总含量高于85wt%,异丁烯含量低于5wt%,二烯烃含量为1~2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XRD谱图中无Ni2P或Ni12P5的衍射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配制酸性镍盐水溶液,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铵、含助剂铈的盐和柠檬酸,使磷/镍摩尔比为2.5-3.0,铈/镍摩尔比为0.01-0.05:1,柠檬酸/镍摩尔比为1.0-2.0:1,得到溶液A,向所得溶液A中加入计量的氧化铝或氢氧化铝,形成浆液B,然后缓慢蒸干水分,形成干胶C;
(2)将步骤(1)中所得干胶C置于连续流动的惰性气体氛围下,升温至250-350℃下,并于该温度下处理5-10小时,使干胶中的柠檬酸发生热分解反应,得到催化剂前驱体D;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D进行成型,成型后催化剂经烘干后,得到成型催化剂前驱体E;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成型催化剂前驱体E在氢气氛围中进行还原,还原温度为300-400℃,还原时间为1-10h,待催化剂还原后,降温至室温,以氧气浓度为0.5-1.0%的钝化气在室温下对催化剂进行钝化0.5-1h,得到选择性加氢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异构化催化剂由钠钾氢型FER分子筛和氧化铝粘结剂组成,其中钠钾氢型FER分子筛占催化剂总重量的10~90%,其余为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钠钾氢型FER分子筛,按重量百分比计,Na2O含量为0.1%~0.5%,K2O含量为4.0%~6.3%,其余为FER型分子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R型分子筛的硅铝比的SiO2/Al2O3比为10~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钠钾氢型FER分子筛是钠钾型FER分子筛经过铵离子部分交换,然后焙烧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40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