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难燃木纤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4854.4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淑珍 |
主分类号: | E04F13/077 | 分类号: | E04F13/077;A47B96/20;B32B21/02;B32B17/02;B27N3/04;B27N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3642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难燃木纤 复合板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板材和家具板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仿木板难燃木 纤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贸易面越来越广,外国房地产商在国内采购的建筑部件也越来 越多,而且许多客商想在国内采购成套的建筑部件,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 没有一个真正义意上的产业化公司和配套厂家。组装房屋有时候会使用到 中纤板;中纤板是密度板一种,其中还有长纤板和短纤板。以木质纤维或 其他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打碎、纤维分离、干燥后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 用的胶粘剂,再经热压后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但是具有甲醛,甲醛对人 体有危害,不防火不防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难燃木纤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 生产出的难燃木纤复合板环保,防火防水。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难燃木纤复合板,包括外装饰面板层、 玻璃纤维网层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外装饰面板层设在内板层 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的外表面,玻璃纤维网层设在外装饰面板层 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之间。
在上述结构中,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的两面都设有外装饰面 板层,两个外装饰面板层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之间都设有玻璃 纤维网层。
在上述结构中,两个外装饰面板层的厚度一样,两个玻璃纤维网层的 厚度也一样,使整体相互对称,使整体不易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外装饰面板层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的成分 包括无机胶黏剂和纤维料,无机粘合剂和纤维料(改为木质纤维(桔杆纤 维或其他的纤维类的工业废料))的成分比例为24:13;无机胶黏剂包括氧 化镁和水,氧化镁和水的成分比例为5:7。
在上述结构中,纤维料为木质纤维、桔杆纤维或其他的纤维类的工业 废料。
难燃木纤复合板生产工艺,其步骤包括:
a、将无机胶黏剂和纤维料搅拌混合成粘合浆料;将粘合浆料采用辅料 机铺设在板模上,形成外装饰面板层;在外装饰面板层上铺设玻璃纤维网, 形成玻璃纤维网层;再在玻璃纤维网层上铺设一层粘合浆料,形成外装饰 面板层;
b、再经过压制,再脱模,得出难燃木纤复合板。
在上述的工艺过程中,在铺设完外装饰面板层后,再依次铺设玻璃纤 维网层和外装饰面板层,使整体相互对称,使整体不易变形。
在上述的工艺过程中,粘合浆料成分包括无机胶黏剂和纤维料,纤维 料为木质纤维、桔杆纤维或其他的纤维类的工业废料,无机粘合剂和纤维 料的成分比例为24:13;无机胶黏剂包括氧化镁和水,氧化镁和水的成分比 例为5:7。
在上述的工艺过程中,包括两次压制;第一次压制,使用2000-3000 吨的力平压,平压时间为1-2分钟;第二压制,使用60-100吨的力平压, 平压时间为3-5小时。
在上述的工艺过程中,脱模后,还需要对难燃木纤复合板养护固化, 养护固化时间为3-5天;养护固化后,需要对难燃木纤复合板切边和打磨, 使难燃木纤复合板平整和光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的难燃木纤复合板及其生产工艺, 生产出的难燃木纤复合板,不具有甲醛,对人体没有危害,环保;而且不 燃,密实,防火防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中,1、外装饰面板层;2、玻璃纤维网层;3、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 料结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难燃木纤复合板及 其生产工艺。
难燃木纤复合板,包括外装饰面板层1、玻璃纤维网层2和内纤维无机 木纤维浆料结合层3;外装饰面板层1设在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3 的外表面,玻璃纤维网层2设在外装饰面板层1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 结合层3之间;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3的两面都设有外装饰面板 层1,两个外装饰面板层1和内纤维无机木纤维浆料结合层3之间都设有玻 璃纤维网层2;两个外装饰面板层1的厚度一样,两个玻璃纤维网层2的厚 度也一样,使整体相互对称,使整体不易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淑珍,未经刘淑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48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盗警示井盖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