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4957.0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荣;李修明;邓伟琼;颜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E02B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地 河流 河岸 植被 生态 恢复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的最优化构建方法,特别适合于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利用多层次、多类型植被构建恢复生物多样性,削减污染物,恢复健康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河岸带在内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发生严重退化;因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恢复生态学已成为国际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外学者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缓冲带的大小尺度、带内植物的组成、土壤类型、地貌、水文、微气候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设计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通常而言,山地河流是指源于山地和位于山地地区的河流。其河床通常由一段陡坡和一段缓坡加上深潭相间连接而成,呈一系列阶梯状。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山地河流应该是河流纵坡降>0.5%,水深与床沙粒径之比在10以下,水道分枝比在3~4之间;水道相对平均高差大于150m;具有浅滩-深潭交替出现的河流形态为山地河流。一般而言,山地河流具有坡降大、流速快、冲刷强、巨石或漂石多、河道形态变化迅速的特征,因此其河道、河岸植被的恢复具有与平原河流截然不同的方法与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其步骤是:
A.河岸生境调查:对河岸区域的底质、河岸地形和地貌、河流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确定需要筛选的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
B.植物物种筛选:根据河岸带底质和土壤因子、河岸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因子等生境因子,以及区域气候气象等大尺度环境因子,确定适生的植物物种,保证河岸植物的本地化、多样化;
C.在河道中种植沉水植物:在建设项目区,分散种植抗冲击、耐急流的沉水植物,如眼子菜科、水鳖科中的一种至三种的任意如何,恢复与重建沉水植被;
D.在河道巨石、漂石上种植湿生植物:在项目区中,高出水面的巨石、漂石背后种植深根系、耐水淹的天南星科、灯芯草科中的一种或二种的组合,恢复与重建河道中巨石、漂石植物群落;
E.在河岸滨水区域种植滨水植物:在常水位与2年一遇洪水位之间的滨岸带种植耐冲刷、耐水淹、深根系的挺水植物与湿地植物,如灯芯草科、莎草科、天南星科植物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组合,恢复与重建滨岸带的挺水植物群落,恢复山地河流抗冲刷能力,改善河流水质,为植物繁殖体和动物提供多种栖息环境;
F.在河岸带恢复河岸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岸带按照2年一遇洪水位至20年一遇洪水位的顺序种植灌木-乔木,并用禾本科或莎草科草本植物全覆盖地被层。灌木由蔷薇科、金缕梅科、荨麻科、桦木科等的一种或二至五种的任意组合,乔木由胡桃科、桦木科、杉科等耐水淹、耐冲刷的一种或二至三种的任意组合。该河岸带既能降低区域地表径流,又能削减流经河岸带的污染物;
G.河岸植被的管理维护:山地河流尤其注意在大洪水过后的砾石、漂石等对沉水植物、河道植物、滨岸植物的冲刷、破坏,及时进行恢复、补栽。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山地河流指那些发源于山地或位于山地的河流,本发明所应用的河岸带介于河流常水位与20年一遇洪水位之间。
其中,步骤C所述的沉水植物优选自菹草、龙须燕子草、苦草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步骤D种植的植物为耐水淹、耐冲刷的灯芯草、天南星科、莎草科植物,优选为灯芯草、石菖蒲、溪水苔草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步骤E种植深根系、耐冲刷、耐水淹的灯芯草科、莎草科、天南星科植物,优选自溪水苔草、灯芯草、石菖蒲等中的至少一种,并种植在黏土土质地带。根据河道水位,植物构建搭配,形成以下滨岸植物群落:灯芯草群落、溪水苔草群落、石菖蒲群落、灯芯草和溪水苔草群落、灯芯草和石菖蒲群落、溪水苔草和石菖蒲群落,该类植物群落属于典型的湿生植物群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重庆大学,未经华侨大学;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4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化肥的高效转化和利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花生带壳早播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