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捷变频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5994.3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乔生;卢朝政;孟凡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5/34 | 分类号: | H01J25/3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 相对论 返波管 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电子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返波管振荡器,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高功率微波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等离子体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的进步以及复杂PIC模拟工具的发展,高功率微波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在高功率微波源的研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先后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类型的高功率微波器件。其中,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RBWO)是一种典型的GW量级的高功率微波器件。RBWO利用高能电子束与慢波结构的结构波相互作用产生相干辐射,提取电子的动能,产生高功率微波。
目前,RBWO的设计思路主要是追求纯净的单频、高功率、高效率的微波输出,并且也取得了成功。名称为“Efficient Operation of an Oversized Backward Wave Oscillator”的文章(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2011年第39卷第5期P1201-1203),公开了一种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的工作性能,在工作电压约为1.05 MV,工作电流约为21 kA,引导磁场强度为3.5 T的条件下,输出功率为6.0 GW,功率转换效率约27.5%,其频率为8.45 GHz。然而,由于RBWO自身的特点,其输出微波频率稳定,很难实现变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捷变频的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可以通过改变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来调节引导磁场强度,使其分别工作于C波段和X波段。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捷变频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包括螺线管线圈、阴极、外筒、阳极、漂移段、匹配段,所述阳极和漂移段设置在外筒内壁,阴极设置在外筒内的中心轴线处,螺线管线圈套在外筒上;所述漂移管与匹配段之间设置有慢波结构,所述慢波结构设置在外筒内壁上;所述阳极与漂移段之间设置有谐振反射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筒内中心处设置阴极,且阴极设置在阳极的一侧,阳极的另一侧为漂移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慢波结构由分别工作于C波段和X波段的两段慢波结构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波段慢波结构位于X波段慢波结构之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波段慢波结构由四个相同的腔体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X波段慢波结构由三个相同的腔体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波段慢波结构是一个布拉格反射腔,它对X波段微波进行反射,同时对束流进行预调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谐振反射腔对C波段工作模式的微波进行反射,对其它模式的微波全通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来调节引导磁场强度,使得整个振荡器分别工作于C波段和X波段。
本发明的捷变频的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的端面发射出来,并在螺线管线圈产生的磁场引导下依次通过阳极、漂移段、谐振反射腔及两段慢波结构、匹配段,当电子的漂移速度接近阳极慢波结构微波场的相速度时,电子束与场相互作用,电子束的能量转换为场的能量,产生高功率微波。通常每一个波段的微波对应不同的低磁场工作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来调节引导磁场强度实现微波频率的捷变。
本捷变频的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改变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来调节引导磁场强度实现微波频率的捷变,从而解决了常规先对论返波管振荡器输出微波频率稳定,很难实现变频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引导磁场强度为0.5T时的输出微波功率幅值;
图3为引导磁场强度为0.5T时的输出微波频谱;
图4为引导磁场强度为0.8T时的输出微波功率幅值;
图5为引导磁场强度为0.8T时的输出微波频谱;
其中:1是螺线管线圈,2是阴极,3是外筒,4是阳极,5是谐振反射腔,6是漂移段,7是C波段慢波结构,8是X波段慢波结构,9是匹配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捷变频的相对论返波管振荡器包括螺线管线圈、阴极、外筒、阳极、谐振反射腔漂移段、及两段慢波结构、匹配段。其连接关系是,外筒内壁上依次放置阳极、漂移段、谐振反射腔、由相同的四个腔组成的C波段慢波结构、由相同的三个腔组成的X波段慢波结构、匹配段,阴极置于外筒内并且位于阳极之前,整个外筒置于螺线管线圈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5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