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生杀螺活性物质的微白链霉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6649.1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邢云天;戴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9/00;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活性 物质 微白 霉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产生杀螺活性物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lbidus)放线菌,属于寄生虫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经过多年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的因素依然存在,成为导致血吸虫病疫情反复或再流行的潜在威胁因素。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杀灭钉螺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巩固血吸虫病防治取得的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寻找新的高效、低毒、价廉杀螺药物仍是当前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目前生物源农药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井冈霉素、赤霉素、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等。从放线菌中筛选新型农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土壤里生存繁衍着数量巨大的微生物,为了适应生态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特性和代谢特性,进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人类寻找和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重要源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是提供一株能够产生杀螺活性物质的链霉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株产生杀螺活性物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lbidus)放线菌,其保藏号为CGMCC No.9785。
放线菌CGMCC No.9785是由吉林省通化市玉皇山土壤中分离得到。
所述放线菌CGMCC No.9785,其16S rDNA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放线菌CGMCC No.9785的应用,该菌发酵产物在制备杀螺药物中的用途。
放线菌具有以下微生物特征:
(1)培养特征与形态特征
所述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甘油天冬素琼脂培养基(ISP2)、无机盐淀粉琼脂培养基(ISP3)、酵母精麦芽糖精琼脂培养基(ISP4)、燕麦粉琼脂培养基(ISP5)、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均可产生较丰富的气生菌丝,但均无可溶性色素产生。所述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详见表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述菌株孢子丝为波曲状,孢子呈椭圆形。
表1 菌株CGMCC No.9785的培养特征
(2)生理生化特征
所述菌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阿拉伯糖、麦芽糖;不能利用甘露糖、甘露醇、乳糖、木糖。能利用纤维素,无黑色素和H2S产生。能使明胶液化,牛奶凝固胨化。
(3)所述放线菌,其16S rDNA 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的放线菌CGMCC No.9785为一株链霉菌属新种,其发酵液对钉螺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具有较高开发前景。
生物材料样品保藏:一株产生杀螺活性物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lbidus)放线菌,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9785,保藏日期2014年10月16日。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培养10天)的培养形态。
图2本发明所述菌株的菌丝及孢子丝形态,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菌株CGMCC No.9785的分离
称取1g土样加入到含10mL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对样品做10倍系列梯度稀释,各取100μL 10-1、10-2、10-3、10-4、10-5稀释度的菌液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上,28℃倒置培养。适时挑取形态、颜色不同的菌落进行划线纯化。对于已纯化的放线菌,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排除相同菌株,转入斜面4℃保存,编号,留作菌株筛选用。
实施例2 :菌株CGMCC No.9785的培养
(1)斜面培养:培养7天。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硝酸钾0.1%,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05%,硫酸亚铁0.01%,琼脂1.5%。蒸馏水配制,初始pH 7.2-7.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未经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6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