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的备用时间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7306.7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昌;许伟杰;刘宝庆;朱清峰;梁新生;李浩铭;刘艳;曹涛;王路;汪琛;王殿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通信 基站 蓄电池 备用 时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确定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的备用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所述通信基站的实际负荷;
根据所述实际容量和所述实际负荷,结合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判定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通信基站的不同负荷下剩余容量修正值,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通信基站的负荷一次下电后剩余容量修正值;
根据所述判定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备用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容量和实际负荷,结合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判定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容量和实际负荷,结合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第一预设公式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判定参数,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
其中,CL表示判定参数;C实际(Ah)表示所述蓄电池的十小时率实际容量;K1表示第一参数;K2表示第二参数;Li(A)表示所述通信基站的实际负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Li(A)≥0.055C实际(Ah),K1=1;
若Li(A)<0.055C实际(Ah),K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通信基站的负荷一次下电后的截止电压为44V,K2=1;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5V,K2=2.5;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6V,K2=4.5;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7V,K2=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判定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备用时间,包括: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1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2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三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3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四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4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五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5h。
6.一种确定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的备用时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所述通信基站的实际负荷;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容量和所述实际负荷,结合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判定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所述通信基站的不同负荷下剩余容量修正值,所述第二参数为所述通信基站的负荷一次下电后剩余容量修正值;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判定参数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备用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实际容量和实际负荷,结合预设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通过第一预设公式确定所述蓄电池的判定参数,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
其中,CL表示判定参数;C实际(Ah)表示所述蓄电池的十小时率实际容量;K1表示第一参数;K2表示第二参数;Li(A)表示所述通信基站的实际负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Li(A)≥0.055C实际(Ah),K1=1;
若Li(A)<0.055C实际(Ah),K1=0.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通信基站的负荷一次下电后的截止电压为44V,K2=1;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5V,K2=2.5;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6V,K2=4.5;
若所述截止电压为47V,K2=7。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1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二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2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三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3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四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4h;
若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五设定值,确定所述备用时间大于等于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73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