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流板发热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7871.3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7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汪双青;王雅彬;彭晖;韩军团;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发热 处理 方法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维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流板发热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具。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引流板的发热会直接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测温技术及时发现输电架空线路的耐张线夹引流板发热的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采用带电附线,具体为等电位作业,即用一根相同型号导线在高温引流板两侧用安普线夹固定,起到分流作用;
第二种是申请停电打磨引流板并重新紧固螺栓的处理方式。
采用等电位作业的处理方式,电力维护部门能够及时安排发明人进行维护,但作业操作过程危险性大;采用停电打磨引流板并重新紧固螺栓的处理方式,发明人的作业操作过程安全性好,但操作复杂,而且影响正常供电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板发热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输电线路的引流板发热问题处理的方法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引流板发热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引流板的连接螺栓选取相应的套筒扳手及与套筒扳手相适配的第一绝缘杆,并将套筒扳手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绝缘杆的一端上;利用套筒扳手及第一绝缘杆对连接螺栓进行紧固操作。
进一步地,在根据引流板的连接螺栓选取相应的套筒扳手及第一绝缘杆,并将套筒扳手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绝缘杆的一端上的步骤与利用套筒扳手及第一绝缘杆对连接螺栓进行紧固操作的步骤之间还包括:选取辅助锤头及与辅助锤头相适应的第二绝缘杆,并将辅助锤头固定连接在第二绝缘杆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对连接螺栓进行紧固操作包括:利用辅助锤头敲击套筒扳手的操作柄,以使连接螺栓达到预定的连接力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工具,包括:第一绝缘杆、套筒扳手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绝缘杆和套筒扳手的连接件,套筒扳手相对第一绝缘杆可转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杆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止转结构,第一绝缘杆和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套筒扳手和连接件之间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绝缘杆的一端上的第一止挡牙以及设置在连接件的一端上的第二止挡牙,第一止挡牙与第二止挡牙相互咬合以止挡连接件与第一绝缘杆之间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处理工具还包括辅助锤头和第二绝缘杆,辅助锤头固定连接在第二绝缘杆的一端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发明人通过对输电线路的引流板进行测试,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引流板上的连接螺栓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得出引起引流板发热的原因是连接螺栓的紧固力矩不足。因此,发明人采用了选取对应于连接螺栓的处理工具,然后在相应的绝缘安全位置对连接螺栓进行重新紧固的处理方法。从而使得连接螺栓达到预定的连接力矩,继而降低了引流板之间的面面接触的接触电阻,进而降低发热量,以达到消除引流板发热的缺陷,提高了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理工具的实施例的套筒扳手与第一绝缘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处理工具的实施例的辅助锤头与第二绝缘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对耐张线夹引流板的紧固螺栓进行力矩测试的柱状分布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绝缘杆; 20、连接件;
211、第一止挡牙; 221、第二止挡牙;
30、套筒扳手; 40、第二绝缘杆;
50、辅助锤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针对耐张线夹引流板的发生发热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研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78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