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叶菊在修复铅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8096.3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崔爽;刘艺芸;王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叶 修复 污染 土壤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严格地说就是一种利用松叶菊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方法,即松叶菊在修复铅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铅是环境中一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我国及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土壤铅污染情况,尤其在矿山、冶炼厂和公路周围,铅污染情况更为严重。铅一旦进入人体后,将通过血液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工作,在血液中破坏血红素的生存和脑微血管的渗透性,可导致大脑发育迟缓、不健全,最终影响人的智力,因此对铅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环境二次污染、美化环境,易于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点科学问题和前沿研究方向。如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满足人居要求,而且还要达到一定的美学标准,在降低污染水平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污染环境的美化,而花卉植物当然是美化环境的首选。我国花卉资源丰富,特别是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栽培历史长,栽培条件明确,具有对水、肥等要求不严及较好的抗逆性等特征。随着铅污染情况的日益严峻,研究花卉对铅的抗性及对铅的富集特性,一方面可以为环境污染物的毒害作用积累资料,另一方面可以为铅污染环境的净化和景观化提供材料,充实耐铅植物基因库,为未来基因工程强化技术提供材料。但现有技术中治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不破坏土壤理化性质、不引起二次污染、且对防止污染土壤风蚀、水蚀均有良好的效果的治理铅污染土壤的方法,即松叶菊在修复铅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含污染物铅的土壤上种植松叶菊,通过松叶菊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铅,并将其转移至地上部器官,当植物长到地上部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器官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铅的目的。
所种植的松叶菊是指在土壤上直接播种松叶菊种子或将幼苗期的松叶菊移植到铅污染土壤中。
所述在铅污染土壤中种植松叶菊,可采取复种的方式,即在第一茬松叶菊生长至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器官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终修复铅污染土壤。
实验证明松叶菊是一种可用于铅污染土壤修复的铅富集植物,本发明利用松叶菊对土壤铅的富集提取作用,通过在铅污染土壤上种植松叶菊,能够在稳定铅污染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及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的同时,使铅污染土壤得到修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不破坏现有铅污染土地的土壤结构,又大大降低了修复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含污染物铅的土壤上种植松叶菊,通过松叶菊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铅,并将其转移至地上部器官,当植物长到地上部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器官从污染土壤上移走,从而实现除去土壤中污染物铅的目的。
所种植的松叶菊是指在土壤上直接播种松叶菊种子或将幼苗期的松叶菊移植到铅污染土壤中。
所述在铅污染土壤中种植松叶菊,可采取复种的方式,即在第一茬松叶菊生长至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器官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最终修复铅污染土壤。
实施例1盆栽浓度梯度实验
实验共设了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和三个Pb浓度梯度处理,Pb投加浓度分别为:1000mg kg-1(T1),3000mg kg-1(T2),5000mg kg-1(T3),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2、6和10倍,投加的重金属形态为Pb(NO3)2,为分析纯试剂,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匀,平衡一个月后待用。
盆栽花卉为松叶菊,待幼苗长出5-6片叶子后移栽到上述处理土中。每盆3棵,3次重复。根据土壤缺水情况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待植物成熟后收获。
实验结果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松叶菊地上部生物量受土壤铅污染的影响较小,随着铅投加浓度的升高,其地上部生物量有所增加,但当铅浓度过高时,生物量开始下降,各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较强的耐性。
在不同Pb浓度梯度下,松叶菊吸收Pb的量随着土壤中投加Pb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土壤中Pb浓度升高到5000mg kg-1的情况下,松叶菊地上部Pb含量基本达到了铅超积累植物需要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1000mg kg-1,符合了铅超积累植物的一个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8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连轧带钢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氯乙烯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