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硝化纤维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9117.3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秀霞;赵擎霄;吕檬夷;卜海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C08G18/62;C08F220/28;C08F220/06;C09D187/00;C09D10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硝化 纤维 乳液 制备 方法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硝化纤维薄膜,具体涉及一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硝化纤维薄膜。
背景技术
硝化纤维学名纤维素硝酸酯,也称硝化棉,是硝基涂料(硝基漆)的主要成膜物质。传统的硝基涂料是溶剂型的。它具有干燥速率快,硬度高,可抛光、易修补、便于大规模施工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家居涂装、交通工具修补漆、文具等领域。但是传统硝基涂料VOC含量过高,既易造成大气污染又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严重的身体危害。近年来人们环保危机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传统硝基涂料使用严重受限,针对这种此种情况,生产出无污染的水性硝基涂料,是拯救硝基类涂料的唯一途径。、耐水性缺陷,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现有水性硝化纤维缺陷突出,表现为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差、残余表面活性剂量过大进而影响产品应用性能(柔韧性差、附着力差、耐水性不足、丰满度低及力学性能欠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及硝化纤维薄膜,其制备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水分散性,贮存稳定性较好,且膜的柔韧性高,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耐水性、耐黄变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制备方法,向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酮以及偶氮二异丁腈,于50-90℃自由基聚合反应2-3h;反应完后在氮气保护下向其中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于25-65℃恒温反应1-2h,然后升温至70-95℃,加入硝化纤维的丁酮溶液,保温反应2-3h;随后降温,调节得到的反应体系的pH值至8-9,接着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均匀,即得水性硝化纤维乳液;其中,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质量比为(1.0-5.0):(2.0-8.0),丙烯酸羟乙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5.0):(0.5-4.5);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硝化纤维的丁酮溶液中硝化纤维的质量比为(0.5-4.5):(2.0-5.0)。
所述的丁酮与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10-20):(1.0-5.0)。
所述的偶氮二异丁腈经过重结晶处理。
所述的丙烯酸羟乙酯与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5.0):(0.5-2.5)。
所述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0.1-1.0):(0.5-4.5)。
所述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是经过4A分子筛脱水处理的;pH值是采用氢氧化钠调节得到的。
所述的调节得到的反应体系的pH值至8-9前,降温至30-60℃。
所述的加入去离子水是在搅拌下进行的,且搅拌速度为800rpm。
所述的硝化纤维的丁酮溶液中硝化纤维与去离子水的比为(2.0-5.0)g:60mL。
一种利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流延成膜得到的硝化纤维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选择的丙烯酸含有亲水性的羧基,利用羟基的丙烯酸羟乙酯与丙烯酸共聚,制得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再通过异氰酸酯将其引入到硝化纤维的主链结构上,合成一种水性硝化纤维乳液,实现了将一定种类、数量亲水基团引入到高分子中。由于丙烯酸类乳液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而且成膜性能优异又具有优异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因此,本发明以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为单体合成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水分散性,贮存稳定性较好,且膜的柔韧性高,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耐水性、耐候性、耐黄变性。而且本发明合成工艺并不复杂,所需原料常见、价格低廉,制得的乳液制成的薄膜近乎透明、对抗紫外线能力强、不易变黄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硝化纤维薄膜的接触角测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水性硝化纤维乳液的粒径分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9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