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杂豆专用药肥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29596.9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华;宫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8;C05G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 专用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杂豆专用药肥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药肥一体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杂豆主要包括绿豆和红小豆等,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份。黄河流域食用杂豆一般生育期70天左右,需肥临界期为开花结荚期,即播种后40-55天,现有的施肥方式主要通过基施和在绿豆的初花期追肥来满足开花结荚期的需肥需要,难以通过一次施用氮肥解决食用杂豆的需氮问题。
利用包膜和控释材料,通过掺混或包膜控制氮肥转化和缓慢释放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常用方法,但丸粒化技术在肥料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如何通过丸粒化技术实现一次基施解决食用杂豆全生育期肥料需要,而且氮肥在开花结荚期持续释放,将是本发明解决的主要问题。本发明借鉴种子包衣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肥料包衣,解决了杀虫、杀菌问题,拓展了肥料的功能,提高了肥料的商品性,实现了药肥一体化,减少了用工,为实现食用杂豆种、药肥机械化同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杂豆专用药肥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丸粒化效果好,肥效期长,营养均衡,肥料利用率高,安全环保,生产成本低,肥效显著。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杂豆专用药肥,其特征是,它是以小颗粒尿素为内核,采用丸粒化材料进行丸粒化,再采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其中尿素、丸粒化材料和包衣剂的重量比为200~300:680~780:20;所述食用杂豆为红小豆或绿豆;
所述丸粒化材料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钙镁磷肥330~430、氯化钾100~200、硝基腐殖酸100~200、钼酸铵8~12、七水硫酸锌8~12、氨基酸螯合稀土8~12、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8~12和胶悬液8~12;
所述包衣剂的组分及重量份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40%福美双·萎锈灵悬浮剂(福美双20%+萎锈灵20%)8~12、成膜剂2~4、珠光粉1.5~2.5、钛白粉1.5~2.5和染料0.3~0.8。
优选的,所述丸粒化材料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钙镁磷肥375、氯化钾150、硝基腐殖酸150、钼酸铵10、七水硫酸锌10、氨基酸螯合稀土10、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10、胶悬液10;
优选的,所述包衣剂的组分及重量份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40%福美双·萎锈灵悬浮剂(福美双20%+萎锈灵20%)10、成膜剂3、珠光粉2、钛白粉2、染料0.5。
进一步地,所述胶悬液是由明胶与丙二醇丁醚按照重量比8.5~9.2:0.8~1.5的比例配制而成,优选重量比为9:1。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剂是由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按照重量比1:0.8~1.2:0.8~1.2的比例配制成的混合物,优选重量比为1:1:1。
其中,各原料的主要成分含量为:尿素含N≥46%、粒度φ0.8-2.8mm;钙镁磷肥含P2O5≥16%;氯化钾含K2O≥60%;硝基腐殖酸含N≥2.5%、有机质≥60%;钼酸铵含Mo≥54%;七水硫酸锌含Zn≥21%。
生产方法,具体如下:
(1)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粉状):钙镁磷肥、氯化钾、硝基腐殖酸、钼酸铵、七水硫酸锌、氨基酸螯合稀土和DMPP;将上述原料混匀及粉碎后制成丸粒化粉料,通过输送带输入丸粒化机;
(2)称取小颗粒尿素,通过提升机输入到丸粒化机;将胶悬液通过计量压力泵、管道及喷头雾化进入丸粒化机;在丸粒化机中,以小颗粒尿素为内核,粉状物料在雾化后的胶悬液粘合作用下进行丸粒化;
(3)将丸粒化后的物料输入干燥机进行干燥,然后送入冷却机进行冷却;所述干燥机入口温度205~255℃,干燥出口物料温度65~85℃;所述冷却机出口物料温度45±5℃;
(4)将冷却后的物料输入振动筛,进行第一次筛分,粒径介于1-4mm的物料输入包衣机,其余进入步骤(1)的破碎机破碎后重新丸粒化;
(5)将包衣剂加入水,搅拌混均后,通过液压泵打入包衣机喷雾,对丸粒化后的物料进行包衣。
各原料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未经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95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保水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鹿茸菇液体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