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29834.6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0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沈青松;盛晓红;吴亮;黄达余;安春秀;邵雪军;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2G9/02 | 分类号: | H02G9/02;H02G1/06;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质砼 叠合 装配式 电缆沟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及制作方法,属于输变电工程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施工建设绿色环保深入人心,模块化建设进一步提上日程。变电站电缆沟往往纵横贯穿整个变电站,对变电站建设进度和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传统砖砌电缆沟工序复杂,投入人力、物力大,施工工期耗时长,对工程建设进度有较大影响。“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可以全面提升电网建设能力,因此近几年对于装配式电缆沟的研究方兴未艾。
目前,装配式电缆主要有普通混凝土结构和复合材料结构两种,结构断面“U”形。普通混凝土预制电缆沟质量重、体积大、不便运输而应用较少;无机复合材料预制电缆沟虽然质量较轻,但造价高、体积大同样不便于运输,因此限制了它的大范围应用。
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在国外已有80多年的应用历史,欧美等国都有大量应用。由于陶粒性能稳定、耐久性良好,是承重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首选骨料。我国研究、应用陶粒混凝土已有40多年历史,对高强陶粒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生产和应用经验。近年来,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的叠合楼板大量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其承重结构轻骨料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轻20%~35%,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用量,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运输方便、安装轻便、拼接简便、防水可靠、排水通畅,易于推广应用的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所述的电缆沟由多段U型沟体相接组成,所述的U型沟体由两半L型沟体通过沟底表面现浇一层轻质砼后相接而成,在每段U型沟体的两端侧边预留有外凸的插筋,并在两相邻段U型沟体相接处通过细石混凝土浇注在一起。
所述两半L型沟体采用LC30陶粒轻骨料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两半L型沟体的沟壁与沟底之间设置有一外凸的转角,它由沟底的浅状垂直边和该垂直边向外向上的斜边构成,所述沟底上面现浇的一层轻质砼厚度不大于所述浅状垂直边的高度。
所述两半L型沟体被安置在地面之上用C15素砼制成的地板上,在由两半L型沟体相接而成的单段电缆沟内用内膨胀螺栓固定有电缆支架,单段电缆沟的上面配置有有机复合盖板。
一种如上所述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工厂预制,包括电缆沟“L”形单元构件、电缆支架、盖板的工厂预制;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到同一设计标高,地下水位高时需降水;
(b) 打垫层,基坑开挖后立即打C15素混凝土垫层,同时埋设排水管,垫层面确保水平;
(c) 吊装就位,电缆沟“L”形单元构件采用小型吊车吊装就位,调整纵向和高度方向误差,使沟壁表面齐平,纵向沟壁侧面齐平;
(d) 浇注连接节点,在沟壁拼接处浇注150mm宽细石混凝土封闭层;底板根据沟底坡度设置浇注细石混凝土封闭层,底板面坡度不小于0.3%,连接节点如附图4;
(e) 固定电缆支架,根据电气专业要求布置电缆支架,采用内膨胀螺栓固定;
(f) 敷设电缆,有序排列,固定稳妥;
(g) 铺盖板,盖板铺设表面标高齐平、稳定。
本发明是一种轻质、便于运输、现场装配的新型装配式电缆沟,主体结构采用轻质混凝土——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工厂预制“L”形拼接结构断面,底板采用叠合板设计,可以灵活满足电缆沟纵向找坡排水的需要。
电缆沟采用LC30陶粒轻骨料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轻20%~35%。通过工厂预制,良好的养护环境,确保沟体质量,避免了现场支、拆模、浇注、养护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大缩减电缆沟现场施工工期。
本发明具有如下几个有益的技术效果:
1)轻质砼叠合板装配式电缆沟设置符合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电缆沟“L”形单元构件、电缆支架、盖板工厂预制,有利于提高工艺水平、缩短建设工期,现场湿作业很少,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节水、节电绿色环保;
2)电缆沟采用LC30陶粒轻骨料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轻20%~35%;
3)打破传统“U”形断面设计,采用“L”形拼接断面设计,方便运输和现场拼装, “L”形单元构件可以减少吊装单元重量,安装更为方便快捷;便于叠放,充分利用运输空间,避免了“U”形构件无法叠放而造成的运输空间浪费、运输成本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未经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29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继电保护定值校核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属模锻铝合金悬垂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