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羧酸盐系抗泥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0854.5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牛引生;武英;袁立志;高彩珍;袁博;刘万利;武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科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28;C08F220/06;C08F222/02;C08F4/40;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羧酸 盐系抗泥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羧酸盐系抗泥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类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也对混凝土中必须添加的外加剂有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高强度自密实环保混凝土的提出更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朝环保、高减水、高保坍、对混凝土地材适应性好的方向发展。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地材含有的泥土会严重的影响到聚羧酸盐系减水剂的作用效果,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坍落度损失大,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这个问题是混凝土地材中的泥土具有强的吸附能力,能够首先吸附减水剂分子,从而阻碍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和保坍效果。混凝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地材中含泥是无法避免的。目前解决办法是加大聚羧酸减水剂用量来降低地材含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但这样会加大施工成本。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抗泥剂用来消除混凝土砂石中含泥量对聚羧酸盐系减水剂的使用效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环保聚羧酸盐系抗泥剂,在使用的过程中阻隔混凝土地材中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从而降低减水剂用量,节约成本,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聚羧酸盐系抗泥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羧酸盐系抗泥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含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 200份 — 300份
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 30份—35份
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 12份—15份
氧化还原引发剂 7份—10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含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大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聚氧乙烯醚(TPEG)、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G)、聚乙二醇甲醚(MPEG)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乌头酸、衣康酸、柠康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氧化还原引发剂中的氧化剂包括双氧水、过硫酸铵、过二硫酸钾、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还原剂包括巯基乙酸、巯基丙酸、硫代硫酸钠、葡萄糖、亚硫酸钠、l—抗坏血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聚羧酸盐系抗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配比为:
含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 200份 — 300份
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 30份—35份
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 12份—15份
氧化还原引发剂 7份—10份
(1)配制不饱和酯类溶液:将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在去离子水中溶解;
(2)配制不饱和羧酸溶液:将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剂中的一种与去离子水溶解;
(3)将装有搅拌棒的四口烧瓶放置于水浴锅中,在四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升温到50℃—55℃,然后将含不饱和双键的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氧化剂中的一种直接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升温到60℃—65℃;
(4)滴加:向(3)溶液中滴加(1)、(2)中配制的溶液,用蠕动泵进行滴加,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滴加时间为2—3.5小时,保温时间为0.5—2小时;不饱和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剂的混合溶液滴加时间为2—3小时,保温时间为0.5—2小时;
(5)滴加完毕后保持温度在60℃—65℃,反应时间是1—2.5小时,然后降温到40℃以下用碱性溶液中和至PH值为6—7,最后加去离子水制得固含量35%—45%的新型环保聚羧酸盐系抗泥剂成品。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二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的聚羧酸盐系抗泥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不饱和酯类溶液:将不饱和酯类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在去离子水中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科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科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0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