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腈纶生产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1218.4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会杰;郭志华;孙丹凤;郭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28;C02F3/34;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腈纶 生产过程 产生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腈纶生产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腈纶废水依次通过厌氧水解单元‑好氧接触氧化单元‑生物脱氮单元,在厌氧水解单元投加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剂,在生物接触氧化单元投加反硝化菌剂,其中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剂主要包括脱氮副球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腈纶生产过程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腈纶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毒性较大含氮有机物经过各类菌体逐步分解后毒性得到降解,但会产生比进水浓度高的氨氮,导致干法腈纶废水处理系统在成功降解含氮有机物的同时出现了新的氨氮处理难题。目前干法腈纶生产装置产生的废水主要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处理。干法腈纶厂污水处理场在最初设计时氨氮问题考虑不够全面,设计回流量较小,无法保证硝化反硝化反应的正常进行,导致脱氮能力不足。随着氮素污染的加剧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对外排废水中氮污染物的限制更加严格。《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则提出了更高的氨氮排放标准(≤8mg/L,若回用≤5mg/L)。“十二五”规划中将氨氮列为总量控制指标之一,部分行业和地方已经陆续制定了更严格的总氮控制标准。国内各主要腈纶生产厂都曾针对COD污染物对原工艺流程进行多次优化调整,研究表明单纯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腈纶废水时脱氮效果均不够理想。因此在现有生化处理工艺基础上如何高效脱除含氮污染物,是腈纶厂需要解决的问题。
杨崇臣等(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7):912-917)采用填料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 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虽然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 97%以上,但是总氮去除率只有60%。李艳华等(内电解-Fenton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腈纶废水[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3):220-224)采用内电解-Fenton氧化-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腈纶废水,结果表明内电解-Fenton 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72%,进水COD 从1328mg/L下降到369mg/L,废水BOD5/COD从0.14上升到0.33,CN-从8.6mg/L 下降到0.215mg/L,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出水采用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COD 去除率为80%、氨氮去除率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1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