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4480.4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于为常;张炜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刘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杉醇 物质 固定 载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方法,所述固相载体的表面结合有马来酸酐,所述方法为通过紫杉醇类物质与所述马来酸酐反应,从而将所述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所述固相载体上。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后,利用紫杉醇类物质的特异性抗体,根据竞争性抑制酶联免疫法原理可以测定样品中紫杉醇类物质的浓度。本发明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相比具有在紫杉醇类物质的检测中更加方便、快捷、灵敏、实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联免疫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醇(taxol)是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是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被用于癌症治疗。紫杉醇属有丝分裂中的微管抑制剂,紫杉醇具有聚合和稳定细胞内微管的作用,致使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阶段被牢牢固定,使微管不再分开,可阻断细胞于细胞周期的G2与M期,使癌细胞复制受阻断而死亡。在癌症治疗中,患者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对治疗效果很关键,通常需要维持较低的水平。因为对细胞而言,紫杉醇浓度过大会导致正常细胞大量死亡。因此,经常监测患者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及代谢需要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目前,紫杉醇的检测方法有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竞争性抑制酶联免疫法(Competitive Inhibition Enzyme Immunoassay,CIEIA)等,紫外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大量采集样品,且检测较慢、成本过高;CIEIA是利用酶联免疫原理,通过显色反应,不经纯化,快速检测粗提混合物中紫杉醇的方法。Jaziri等用该方法可以检测到植物组织及愈伤组织中1-100ng含量的紫杉醇(Jaziri等1991.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for the detection and the semi-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axanediterpenoids related to taxol in Taxus sp.and tissue cultures.J PharmBelg.1991Mar-Apr;46(2):93-9)。利用该方法,Grothaus等可以检测到血浆中0.3ng/ml的紫杉醇(Grothaus等1993.An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xoland taxanes in Taxus sp.tissues and human plasma.J Immunol Methods.1993Jan14;158(1):5-15.)。
在现有的CIEIA检测紫杉醇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紫杉醇一般通过在吡啶溶液中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2-紫杉醇琥珀酰单酯,然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及25%二氧六环水溶液(v/v),使2-紫杉醇琥珀酰单酯与BSA的氨基通过酰胺键结合形成BSA偶联产物,通过BSA的吸附作用固定于微孔板1上,然后再通过CIEIA测定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由于将紫杉醇固定在微孔板上的该方法步骤多,效率低、时间长,不能很好地满足经常监测患者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将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方法,所述固相载体的表面结合有马来酸酐,所述方法为通过紫杉醇类物质与所述马来酸酐反应,从而将所述紫杉醇类物质固定在所述固相载体上。
优选地,所述紫杉醇类物质与所述马来酸酐反应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溶液,所述溶液中含所述紫杉醇类物质和吡啶,在每毫升所述吡啶中,所述紫杉醇类物质的含量为100-1000微克;
(2)将所述溶液加入所述固相载体,在反应温度为25-65℃下,所述紫杉醇类物质的2’-羟基与马来酸酐反应至少8小时,形成2’-马来酸紫杉醇类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4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