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毂轴承单元平衡测定和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6835.3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倪宏建;侯建飞;黄腊琴;张建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轮 修复 夹具 轮毂轴承单元 不平衡质量检测 不平衡位置 转子 平衡测定 夹具夹 法兰盘边缘 法兰盘端面 平衡缺口 铣削加工 法兰盘 夹持面 离心式 平衡机 圆弧槽 支承座 沉台 松开 外周 支承 平衡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单元平衡测定和修复方法,第一夹具夹紧外圈或轴轮的夹持面,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端面支承在第一夹具的支承座端面上,第一夹具连接在离心式平衡机的转子上;转子带动外圈或轴轮旋转进行不平衡质量检测,得到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位置角度α及不平衡质量m,当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超出规定范围,松开第一夹具,用第二夹具夹紧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外周,根据测得的外圈或轴轮不平衡位置角度α对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边缘处铣削加工平衡缺口或沉台形圆弧槽进行修复,再次进行不平衡质量检测和修复,以此循环,直至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修复至规定范围内。本发明操作方便,能准确对加工后的轮毂轴承单元进行平衡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单元平衡测定和修复方法,属于轮毂轴承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轮用轮毂轴承主要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并作为汽车车轮主要部件之一,汽车车轮用轮毂轴承主要包括外圈、轴轮、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设置在保持架上并设置在外圈和轴轮之间,轴轮上设有法兰盘,轮毂轴承通过螺栓与固定孔配合固定在汽车车架上。汽车在行驶时,轮毂轴承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不平衡会引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和跳动,同时也影响到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轮毂轴承的平衡问题,是一种是将旋转的轴轮或外圈设计成对称的结构,还有一种是鉴于结构需要,将轮毂轴承单元设计为非对称结构,从设计上增加一个缺口来尽可能实现质量的平衡。上述仅能从轴承设计理论层面实现平衡,但无法解决由于制造时各部分的质量不均匀而产生的质量的不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准确对轮毂轴承单元进行平衡修复的轮毂轴承单元平衡测定和修复方法。
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轴承单元平衡测定和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轴承单元为精加工后的外圈或轴轮,
⑴、外圈或轴轮的外周作为夹持面,第一夹具的夹持孔夹紧外圈或轴轮的夹持面,且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端面支承在第一夹具的支承座端面上,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外周超出第一夹具的支承座外周,第一夹具连接在离心式平衡机的转子上;
⑵、启动离心式平衡机,转子带动外圈或轴轮旋转进行不平衡质量检测,离心式平衡机上的角度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和力感应器将检测的信号传至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对接收的信号进入处理,得到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位置角度α及不平衡质量m,并判断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是否超出规定范围,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0.017M/R时判断合格,其中,m为不平衡质量(g),R为工件法兰半径(cm),M为工件质量(g);
⑶、当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超出规定范围,松开第一夹具,在外圈或轴轮停止后,用第二夹具上的三抓夹头夹紧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外周,根据测得的外圈或轴轮不平衡位置角度α,对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边缘处铣削加工平衡缺口或沉台形圆弧槽进行修复;
⑷、松开第二夹具,再次用第一夹具的夹持孔夹紧外圈或轴轮的夹持面,同样将外圈或轴轮的法兰盘端面支承在第一夹具上支承座上,启动离心式平衡机对修复后的外圈或轴轮再次进行不平衡质量检测,再次得到外圈或轴轮不平衡位置角度α及不平衡质量m,并判断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是否超出范围,当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超出规定范围,进入第三步骤再次进行修复,以此循环,直至外圈或轴轮的不平衡质量m修复至规定范围内。
其中:所述的第一夹具包括支座,支座底部的凸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转子上,支座上的支承座上部具有定位孔和顶部的定位面,支座上的轴向槽口端部与定位面及中部的径向槽口相通,径向槽口不贯穿支座,支座位于轴向槽口一侧安装有用于将支座收紧的夹紧件。
所述的夹紧件为夹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夹紧螺栓固定在轴向槽口一侧的支座上并穿过轴向槽口另一侧的支座,锁紧螺母安装在夹紧螺栓上将支座的轴向槽口收紧。
所述的第一夹具的夹持孔与外圈夹持面或轴轮夹持面之间的间隙在0.1~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6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