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7195.8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7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罗世培;杨松;吴思;戴高文;胡淘;叶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邦力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兼容性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兼容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并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电磁兼容性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
利用电波暗室对被测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研究工作时,需要对待测产品发出的电磁信号进行检测,用以判定待测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传统的电波暗室在测试待测产品时,通常采用光纤将待测产品的电磁波经过光电转换器输入至外部,但是当待测产品发出多个电磁波时,光电转换器的数量会随着电磁波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并且待测产品放置于可旋转的平台上,可在固定位置对待测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测试,但无法对在空间上处于运动状态的待测产品进行测试。由于某些待测产品在使用过程的同时也可能发生移动,发出的电磁波可能会产生变化,因此对处于运动状态的待测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也是不容忽视的。
另一方面,电波暗室的电磁屏蔽效果也是制约电磁兼容性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电波暗室的电磁屏蔽效果是业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能够对处于运动状态的产品进行测试,同时利用单路光纤并行传输多个电磁波,并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所述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包括电波暗室,所述电波暗室的外表面包覆有用于屏蔽电磁波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接地,所述电波暗室的内表面贴附有用于吸收电磁波的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的表面分布有多个角锥海绵体,且所述角锥海绵体的高度从所述吸收层的转角处向吸收层的中部依次递增,所述电波暗室内设有承载待测产品的转台、与所述转台转动连接的固定台、与所述转台相隔一定距离的用于分别接收所述待测产品发出的多个电磁波的多路天线和与所述多路天线连接的第一光电转换器,所述电波暗室内铺设有以所述天线为中心的圆弧形轨道,所述固定台与所述圆弧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电波暗室外设有第二光电转换器、放大器和接收机,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与所述接收机连接,所述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器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通过光纤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台设有滑轮和步进电机,所述滑轮与所述圆弧形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滑轮以设定速度在所述圆弧形轨道上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电波暗室外还设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采用光纤连接在所述第二光电转换器和所述放大器之间,用于滤除掉带阻频段内的噪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中的电波暗室采用的角锥海绵体从转角处向中部依次递增,能够加强电磁屏蔽效果,同时铺设以天线为中心的圆弧形轨道,待测产品在圆弧形轨道上可滑动连接,并依靠多路天线与光电转换器的配合来并行传输多个电磁波,从而能够对处于运动状态的产品进行测试,同时利用单路光纤并行传输多个电磁波,并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可以满足大部分产品,特别是移动终端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电磁兼容性检测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邦力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邦力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7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