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反击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8204.5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达;金希龙;李权;黄圣琦;吴永奇;张圆;吕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6 | 分类号: | H02H9/06;H02H9/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反击雷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海拔的山区来说,土壤条件较差,主要以粗糙的砂粒为主,土壤电阻率较大,这就给通过杆塔架设在山区的输电线路的防雷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所采用的防反雷击的主要办法为降低接地电阻,然而降低接地电阻的办法对降低山区接地电阻的效果不佳,且高山地区施工难度大,线路造价高显然不合理。雷击线路杆塔或避雷线时,雷电流通过雷击点阻抗使该点对地电位大大升高,当雷击点与导线之间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冲击放电电压时,会对导线发生闪络,使导线出现过电压,称为反击。目前所采用的避雷器主要起分流作用,雷击杆塔或导线时,杆塔或导线上产生的过电流将会沿着避雷器泄入到大地,保护导线或绝缘子不被雷击所产生的过电流灼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反击雷装置,设置在杆塔和接闪器之间,改原一条雷电泄流通道为两条雷电泄流通道,在相同雷击条件下安装了防反击雷装置后流过杆塔的电流幅值变小,发生反击雷需要的电压更高,进而达到提高防雷击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防反击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杆塔和接闪器之间的防反击雷电感,与防反击雷电感串联的防反击雷电阻,与所述防反击雷电感和防反击雷电阻并联的防反击雷放电间隙。防反击雷装置(英文为Apparatus of Pre Counterattack Thunder,简称为ACT)设置在杆塔和接闪器之间,使原来的一条雷电泄流通道变为两条雷电 泄流通道。进而减小了流过杆塔的电流幅值、及提高了发生反击雷需要的电压,从而达到提高防雷击的效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接闪器、防反击雷电感、防反击雷电阻、杆塔电感和杆塔电阻形成第一条雷电流泄流通道,所述接闪器、防反击雷放电间隙、杆塔电感和杆塔电阻形成第二条雷电流泄流通道。
所述的杆塔电阻接地。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设置在杆塔和接闪器之间,改原一条雷电泄流通道为两条雷电泄流通道,在相同雷击条件下安装了防反击雷装置后流过杆塔的电流幅值变小,发生反击雷需要的电压更高,进而达到提高防雷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雷击杆塔泄流示意图。
图2是一种未安装防反击雷装置的杆塔等值电路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安装防反击雷装置的杆塔等值电路示意图。
图4是安装防反击雷装置与未安装防反击雷装置的雷击杆塔流经杆塔的电流对比图。
图5是安装防反击雷装置与未安装防反击雷装置的反击雷发生电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防反击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所述杆塔和接闪器之间的防反击雷电感4,与防反击雷电感4串联的防反击雷电阻6,与所述防反击雷电感4和防反击雷电阻6并联的防反击雷放电间隙5。
所述接闪器3、防反击雷电感4、防反击雷电阻6、杆塔电感7和杆塔电阻8形成第一条雷电流泄流通道1,所述接闪器3、防反击雷放电间隙5、杆塔电感7和杆塔电阻8形成第二条雷电流泄流通道2。
所述的杆塔电阻8接到地面9。
1、2-雷电流泄流通道,3-接闪器,4-ACT的电感Lf,5-ACT的放电间隙,6-ACT的电阻Rf,7-杆塔的电感Lgt,8-杆塔的电阻Roh,9-大地
ACT具有双泄流通道,雷击接闪器时雷电流向Lf充电,Lf电压达到放电间隙的击穿电压时,放电间隙导通,雷电流沿通道1泄入大地,经Lf的电流沿通道2 流入大地。
1.1 ACT使流经杆塔的雷电流幅值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82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