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9126.0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苏孟兴;庄海燕;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175/14 | 分类号: | C09D175/14;C09D5/33;C09D7/12;C08G18/67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2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色 太阳能 吸收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功能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外的科研工作者在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己经有少部分热反射涂料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其中英国报道了一种褐色的低太阳能吸收涂料,其由成膜剂和近红外热反射颜料构成,近红外反射率≥70%,太阳光总反射率≥45%;美国太阳能集团公司研制出一种低太阳能吸收涂料,用到楼顶层房间,可以把室内的温度降低5.5~14.5℃,可以节约8%~12%的空调费,而在冬季,也可以阻止热辐射流出屋外,又可以节约1%~2%的取暖费用;美国盾牌节能涂料已用于航天飞机,具有隔热保温功能,可使被涂物内部温度大大降低,节能约40%;日本研制出了一种粒径在1nm以下的陶瓷填料(由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铝组成),这种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和低比热的特点,可使添加该填料的低太阳能吸收涂料具有明显的降温效果。
在国内民用建筑热反射涂料已有行业内标准:JG/T235-2008,对热反射涂料的太阳能反射比、半球发射率、隔热温差和隔热温差衰减提出了指标要求,国内关于节能、降温功能的低太阳能吸收涂料主要为白色或浅色,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766366A,公开日为2012年11月07日的反射隔热涂料;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234198A,公开日为2011年11月09日的热反射节能涂料;在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方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531863,公开日为2009年09月16日的一种低太阳吸收节能型中灰色船壳面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81217A,公开日为2011年09月14日的彩色反射隔热涂料及其色卡,该涂料采用铬铁黑、铬铁红、钴蓝、钛黄、钴绿五种颜料代替传统常用的碳黑、氧化铁红、有机黄、酞青绿、酞青蓝等颜料,对太阳能的反射率较高。但是这种彩色涂料采用铬铁黑为黑色颜料,铬铁黑的着色力较差,制备成深色漆时需加入大量铬铁黑,导致太阳能的反射率下降明显,并且铬铁黑颜料含有有毒铬元素,与安全环保理念相悖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高红外透明树脂、高近红外反射颜料和高中远红外发射率填料筛选和配方设计,研制出降温效果显著和施工性能良好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用于船舶、建筑、机车、石化储罐和反应釜外壁等暴露部位,降低内部温度,提高舒适度并降低空调能耗。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涂料的组分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
丙烯酸改性多羟基树脂 25~45%;
高红外反射白色颜料 10~35%;
高发射率超细粉体 3~15%;
高红外反射黑色颜料 3~20%;
高红外反射蓝色颜料 0~3.0%;
高红外反射绿色颜料 0~3.5%;
高红外反射黄色颜料 0~3.5%;
高红外反射红色颜料 0~3.5%;
溶剂 6~18%;
助剂 1.5~5%;
所述乙组分为脂肪族聚异氰酸酯;
所述甲组分为涂料总质量的85~90%,乙组分为涂料总质量的10~15%。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红外反射白色颜料为磷酸锌钠、二氧化钛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发射率超细粉体作为填料,高发射率超细粉体为碳化硅、二氧化锆、石灰石、石膏、煅烧高岭土的一种或组合。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红外反射黑色颜料为由铜掺杂半导体氧化锌和铜掺杂磷酸锌钠组成的高近红外反射率深色材料。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红外反射蓝色颜料为钴、锌、磷元素的复合氧化物。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红外反射绿色颜料为铜、锌、磷元素的复合氧化物。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高红外反射红色颜料为铁、锌、磷元素的复合氧化物。
所述的深色低太阳能吸收涂料,所述溶剂为二甲苯、醋酸丁酯和PMA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9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