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9739.4 | 申请日: | 201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生;任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1/08 | 分类号: | F02K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二元 矢量 喷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喷管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航空发动机二元喷管由于内部为中空结构,不能对前端热端构件进行有效遮挡,致使其隐身能力很弱。常规的二元塞式矢量喷管,仅是在喷管中心增加了封闭中心体,此种封闭中心体横截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喷管喉道面积的调节范围,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点;航空发动机为保证正常的喉道调节范围,需要增大喷管的结构尺寸,致使喷管的重量增大。所以为了弥补传统二元喷管和常规二元塞式矢量喷管的缺陷,需设计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保证常规二元喷管喉道面积调节范围,具有良好的隐身能力,弥补常规二元塞式矢量喷管缺陷,同时兼具外廓尺寸小、结构简单和便于与机身一体化设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转方筒体1、外壁2、旋流叶形结构3,遮挡固定板4,矢量调节板5,侧壁6,连杆7,作动筒8,密封块9;
其中:圆转方筒体1前端与发动机连接,作为整个喷管的支撑构件。矢量调节机构由矢量调节板5、连杆7和作动筒8组成;作动筒8布置在侧壁6上,前端通过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侧壁6外壁上,后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7连接;连杆7通过转轴与矢量调节板5连接;矢量调节板5前端与遮挡固定板4后端柱面转动连接,左右两端安装在侧壁6的滑道内;作动筒8异步伸缩通过连杆7带动矢量调节板5实现喷管的矢量偏转。
遮挡构件主要由旋流叶形结构3和遮挡固定板4组成;旋流叶形结构3位于遮挡固定板4内,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成一定角度,以使旋流叶形结构3能够遮挡发动机前端热端构件。
侧壁6与圆转方筒体1采用固定连接,主要用于构成内流道,同时起连接矢量调节板5和固定遮挡固定板4的作用。
外壁2与圆转方筒体1采用固定连接,用于构成内流道。密封块9在侧壁6的圆弧滑道内,起滑道密封作用。
作动筒8布置在侧壁6上,左右对称分布,数量为2~4个。
旋流叶形结构3与遮挡固定板4固定连接或与侧壁6固定连接,或与二者同时固定连接。
旋流叶形结构3外型面为曲面或平面,其前端和后端边缘为尖边结构。
旋流叶形结构3为中空结构,内部通有冷却气。
旋流叶形结构3侧面布置冷却气膜孔。
旋流叶形结构3、遮挡固定板4和侧壁6通过机械方式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保证常规二元喷管喉道面积调节范围,弥补常规二元塞式矢量喷管缺陷,同时兼具外廓尺寸小、结构简单和便于与机身一体化设计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正等测视图;
图2为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剖视图;
图3为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后视图;
图4为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侧视图;
图5为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旋流叶形结构正等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二元矢量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圆转方筒体1、外壁2、旋流叶形结构3,遮挡固定板4,矢量调节板5,侧壁6,连杆7,作动筒8,密封块9;
其中:圆转方筒体1前端与发动机连接,作为整个喷管的支撑构件。矢量调节机构由矢量调节板5、连杆7和作动筒8组成;作动筒8布置在侧壁6上,前端通过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侧壁6外壁上,后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7连接;连杆7通过转轴与矢量调节板5连接;矢量调节板5前端与遮挡固定板4后端柱面转动连接,左右两端安装在侧壁6的滑道内;作动筒8异步伸缩通过连杆7带动矢量调节板5实现喷管的矢量偏转。
遮挡构件主要由旋流叶形结构3和遮挡固定板4组成;旋流叶形结构3位于遮挡固定板4内,前端截面和后端截面在周向上成一定角度,以使旋流叶形结构3能够遮挡发动机前端热端构件。
侧壁6与圆转方筒体1采用固定连接,主要用于构成内流道,同时起连接矢量调节板5和固定遮挡固定板4的作用。
外壁2与圆转方筒体1采用固定连接,用于构成内流道。密封块9在侧壁6的圆弧滑道内,起滑道密封作用。
作动筒8布置在侧壁6上,左右对称分布,数量为4个。
旋流叶形结构3与遮挡固定板4固定连接或与侧壁6固定连接,或与二者同时固定连接。
旋流叶形结构3外型面为曲面或平面,其前端和后端边缘为尖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9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