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磁分离固相阻聚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9864.5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山;刘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5/46 | 分类号: | C07C15/46;C07C7/20;C07C57/04;C07C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固相阻聚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止不饱和单体、橡胶、树脂单体聚合的固相阻聚剂,属于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不饱和单体以及橡胶、树脂单体,当外界条件合适,例如受热、光照,在储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自聚,影响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因此为防止这些单体的自聚现象,除了在生产上对工艺参数严格控制以外,还需要向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阻聚剂来降低或防止自聚。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阻聚剂与单体混合均匀后难以分离、回收,且分离方法较为复杂、环境友好性差。
本发明所公开的阻聚剂属于固相阻聚剂,其中的磁粉属于固相载体,而阻聚成分属于起到阻聚作用的成分。本发明是通过纤维素或无机分子将所用各种阻聚成分连接在磁粉的表面,实现阻聚成分的固化。众所周知传统阻聚剂均为液相阻聚剂,分离、回收难度大,造价高,因此采用这种思路进行固相阻聚剂的制备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市场上现有的阻聚剂均为液相,难以分离、回收并且环境污染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与单体不同相、合成成本低、污染小、可回收且易分离等优点的固体阻聚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阻聚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1)5%~95%磁粉;2)5%-95%具有连接与阻聚功能的外壳。
具有连接与阻聚功能的外壳由连接成分与阻聚成分两者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连接成分5%~95%,阻聚成分5%~9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百分比计,磁粉的含量优选为20%~60%;磁粉优选自γ-Fe2O3、γ-Fe3O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外壳以重量百分比计,连接成分的含量优选范围为55%~85%,阻聚成分的含量优选范围为15%~45%。
所述连接成分优选自聚氨基酸、壳聚糖、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上述选择。
所述阻聚成分优选自酚类、芳胺类、醌类、芳香族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上述选择。
所述硅烷偶联剂为末端带有NH2、SH、环氧、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硅烷偶联剂。
所述酚类为结构通式为
的分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R5分别为氢原子、硝基、亚硝基、羟基或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中的任意一种,或R1、R2同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上,或R4、R5同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上。上述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醌类为对皋醌或者结构通式为
的分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R2、R3、R4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苯环、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中的至少一种,或R1、R2同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上,或R3、R4同时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上。上述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芳香族化合物(包括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和/或芳香族亚硝基化合物)为硝基苯、亚硝基苯、亚硝基-β-萘酚、1,1-二苯基-2-苦基肼、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二硝丁酚、4,6-二硝基-2-仲丁基苯酚、或者结构通式为:
的分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2、R4分别可以是硝基、亚硝基、氢原子、卤素原子、磺酸基、羧基、氨基中的一种,R1、R3、R5分别可以是氢原子、卤素原子、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中的一种,R6可以是NO和NO2中的一种;或者,R1-R6中相邻两个R同时连接同一个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上述碳原子数为1-18的碳链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碳原子数为2-6的环状物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环氧基、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官能团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98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