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储热换热器、固体储热系统及固体储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0068.3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腾;荆汝林;姜欣;李明;邱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换热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储热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储热换热器、固体储热系统及固体储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短缺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余热也是今后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
无论是太阳能还是工业余热,其最大的不足就是能量供应的不稳定性。将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工业余热与储热系统结合起来,可增加太阳能和工业余热输出的稳定性以及可用性。
然而,现有的储热换热系统,具有热能输出的稳定性有限、成本高、结构复杂以及运行调度不灵活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大型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工业余热的广泛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储热换热器、固体储热系统及固体储热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储热换热器,包括:固体储热主体(7)、至少一个换热管道(5)、第1联箱(3)、第2联箱(9)、第1接口管(1)、第2接口管(11)、第1连接件(2)、第2连接件(10)和保温层(6);
其中,各个所述换热管道(5)等距平行镶嵌于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内部;并且,各个所述换热管道(5)的第1端口均位于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上方,且分别密封连接到所述第1联箱(3)的各个支管接口,所述第1联箱(3)的总管通过所述第1连接件(2)与所述第1接口管(1)连接;各个所述换热管道(5)的第2端口均位于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下方,且分别密封连接到所述第2联箱(9)的各个支管接口,所述第2联箱(9)的总管通过所述第2连接件(10)与所述第2接口管(11)连接。
所述保温层(6)包覆在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所采用的固体储热材料为混凝土或相变材料;和/或所述第1连接件(2)和所述第2连接件(10)均为法兰。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道(5)为管道式蛇形管道。
优选的,所述管道式蛇形管道为光管或翅片管。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6)的材料为高温硅酸铝和玻璃纤维形成的复合层材料。
优选的,还包括:第1温度测点(4)和第2温度测点(8);所述第1温度测点(4)设置于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换热管道(5)的第1端口,用于测量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上侧温度;
所述第2温度测点(8)设置于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换热管道(5)的第2端口,用于测量所述固体储热主体(7)的下侧温度。
优选的,所述第1温度测点(4)和所述第2温度测点(8)为热电偶温度测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体储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固体储热换热器;其中,各个所述固体储热换热器为串联连接方式或并联连接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体储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单个固体储热换热器,设共设置n个换热管道(5),则:
对固体储热主体(7)充热流程如下:
热流体通过第1接口管(1)流入到第1联箱(3),在第1联箱(3)中,将热流体分为n个支路,分别送往n个换热管道(5)的第1端口,各个支路的热流体在各自的换热管道(5)中呈蛇形曲折向下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热交换,使固体储热主体(7)温度不断上升,而热流体温度不断下降而变为冷流体;各个支路的冷流体流入到第2联箱(9),在第2联箱(9)中,将各个支路的冷流体汇聚后,通过第2接口管(11)向外排出;
循环上述过程,热流体不断注入到换热管道(5),在与固体储热主体(7)发生热交换后,从换热管道(5)排出;从而不断对固体储热主体(7)充热,通过第2温度测点(8)监测固体储热主体(7)的吸热情况,当监测到固体储热主体(7)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充热完成,停止向换热管道(5)的第1端口注入热流体;
对固体储热主体(7)放热流程如下:
冷流体通过第2接口管(11)流入到第2联箱(9),在第2联箱(9)中,将冷流体分为n个支路,分别送往n个换热管道(5),各个支路的冷流体在各自的换热管道(5)中呈蛇形曲折向上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热交换,使固体储热主体(7)温度不断下降而放热,而冷流体温度不断上升而变为热流体;各个支路的热流体流入到第1联箱(3),在第1联箱(3)中,将各个支路的热流体汇聚后,通过第1接口管(1)向外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0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微波复合目标源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型散热管及工型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