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0715.0 | 申请日: | 2014-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6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戚肖克;肖江;伍楷舜;张黔;倪明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适应 感知 混合 mac 协议 通信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一个或多个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传输请求,检测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
基于多载波无线传输平台在频域上将信道划分为若干子信道,并分析各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和各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为所述多媒体用户分配MAC协议以及子信道;
各个多媒体用户根据分配获得的MAC协议在相应的子信道中进行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一个或多个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还包括对无线局域网的初始化,具体为:
预设超帧的长度和每种MAC协议的初始传输参数;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在不同的MAC协议中具有显著差异;
为每个多媒体用户分配用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的标识;
将每个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传输请求的控制信息编码在所述超帧的F-RTS帧和F-CTS帧中;
多媒体用户监听信道空闲达到指定时间之后,开始发送所述F-RTS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所述接收一个或多个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传输请求,检测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包括:
接收多媒体用户的数据传输请求;
对所述超帧的F-RTS帧进行解析,并对所述F-RTS帧中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获得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所述传输特性包括所需传输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无线传输平台为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平台,则所述在频域上将信道划分为若干子信道,并分析各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具体为:
基于所述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平台,采用OFDM调制将整个信道划分为若干正交子载波,并将所述正交子载波归类为若干频带,各个频带形成所述若干子信道;
对各条所述子信道的包头的前导序列进行估计,获得每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和各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为所述多媒体用户分配MAC协议以及子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多媒体用户的传输特性和各条所述子信道的信道质量,利用混合MAC协议的分配算法,计算每个多媒体用户最适合的MAC协议和子信道;
将MAC协议和子信道的分配结果通过所述F-CTS帧向多媒体用户进行广播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混合MAC协议的分配算法,计算每个多媒体用户的最适合的MAC协议和子信道,包括:
为每个多媒体用户配置效用函数:Ui(ri)=UT(i)(ri)*[Eb/N0];
其中,变量ri为多媒体用户i分配获得的带宽,下标T(i)为多媒体用户i的数据类型,Eb/N0为当前子信道的信道质量;
根据所有多媒体用户的最大效用函数为各个多媒体用户分配带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多媒体用户根据分配获得的MAC协议在相应的子信道中进行数据传输,具体为:
各个多媒体用户对待传输数据进行OFDM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映射在所述多媒体用户各自的子信道上;
在各个多媒体用户对应的子信道上对数据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并在变换后的数据中插入循环前缀后,将数据发送到与各个多媒体用户对应的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基站或接入点在收到各个子信道的混合信号后,利用带通滤波器将每个子信道的信号分离出来;
采用与各个子信道相对应的MAC协议对子信道的信号进行处理,完成数据传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媒体用户的MAC协议和信道参数可以自适应的调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感知的频域混合MAC协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信道独立执行一种MAC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07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