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及密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1001.1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刚;夏寅远;代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2410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器 进出口 组件 车身 开孔处 密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总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中的主要零部件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总成及其连接管路,其中,蒸发器总成布置在驾驶室内仪表台下方,压缩机和冷凝器布置在发动机舱内,蒸发器总成与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被车身前挡板分隔开,为了实现蒸发器与压缩机及冷凝器的连接,需要在前挡板上开孔,使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从开孔中伸出。
由于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开孔之间存在缝隙,为避免发动机舱内的气流和噪音进入驾驶室内,影响整车驾乘舒适度,目前通过海绵密封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开孔之间的缝隙。海绵通过冲压成型,海绵中间冲压成与蒸发器进出口组件的外形轮廓开孔相配的孔,海绵通过该孔套在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上,并粘贴在蒸发器壳体的支撑基座上,通过车身前挡板和蒸发器支撑基座共同挤压海绵,使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车身前挡板开孔之间的缝隙被海绵密封。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使用海绵密封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车身前挡板开孔之间缝隙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将海绵套在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上,海绵开孔的内壁上不能涂胶,因此不能实现海绵与蒸发器进出口组件的相对固定,加之海绵弹性较小,在汽车运行中,海绵和蒸发器进出口组件贴合的密封面容易被拉开形成缝隙,发动机前舱的气流和噪音就会从此缝隙进入驾驶室内,致使密封性能较差,影响整车的舒适度,而为了使海绵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必须增大海绵和车身前挡板之间的压接面积,这对蒸发器总成的布置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海绵密封的密封性能较差,影响整车的舒适度,且为了使海绵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需要较大的空间,会对蒸发器总成的布置带来较大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及密封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设置在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前挡板上,用于密封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车身前挡板上开孔之间的缝隙,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包括:硬质密封体及柔质密封垫,
所述硬质密封体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硬质密封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在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上,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过盈配合,所述硬质密封体用于密封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所述车身前挡板上开孔的轴向缝隙,
所述柔质密封垫为平板结构,所述柔质密封垫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柔质密封垫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在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上,且所述柔质密封垫设置在所述硬质密封体与所述车身前挡板之间,通过所述柔质密封垫密封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与所述车身前挡板上开孔的径向缝隙,
所述硬质密封体及所述柔质密封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车身前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翻边,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翻边的轮廓均与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的外形轮廓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翻边形成窄口。
具体地,所述翻边与所述硬质密封体轴线形成60度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最小位置处的尺寸小于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的外形尺寸,且所述翻边最小位置处与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沿所述硬质密封体径向从外至内的厚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
具体地,所述硬质密封体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具体地,所述柔质密封垫的材料为丁腈橡胶、聚氯乙烯或海绵。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方法,应用所述的蒸发器进出口组件及车身开孔处的密封组件,所述安装固定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将所述硬质密封体及所述柔质密封垫依次套在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上,所述蒸发器进出口组件穿过所述车身前挡板上的开孔,将所述硬质密封体及所述柔质密封垫移至所述车身前挡板处,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所述硬质密封体及所述柔质密封垫固定在所述车身前挡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1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