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作为人肠羧酸酯酶抑制剂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42503.6 申请日: 2014-12-05
公开(公告)号: CN105713064B 公开(公告)日: 2017-10-27
发明(设计)人: 杨凌;邹立伟;葛广波;李耀光;宁静;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J63/00 分类号: C07J63/00;A61K31/56;A61P1/12;A61P3/04;A61P3/10
代理公司: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001 代理人: 张晨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三萜类 化合物 及其 为人 羧酸 抑制剂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作为人肠羧酸酯强效抑制剂应用。

背景技术

羧酸酯酶(CEs)属于B族酯酶,人体内参与酯类药物代谢的CEs主要为羧酸酯酶1(hCE-1)和羧酸酯酶2(hCE-2)。hCE-1在肝脏中高表达,并在巨噬细胞、肺上皮细胞、心脏、睾丸等组织中存在,但在胃肠道表达甚微。hCE-2在小肠、结肠、肾、肝脏、心脏和脑组织中存在。CEs参与机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水解代谢,并与其他代谢酶或运载体共同作用,在酯类药物的体内代谢与清除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CEs可水解多种含酯键的药物或酯类前药,例如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替莫普利、西拉普利、喹那普利),抗肿瘤药(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以及麻醉药(可卡因、海洛因和哌替啶)等。hCE-1与hCE-2拥有48%的氨基酸同源序列,但两者的底物特征有较大差异。由于伊立替康和海洛因表现出小酰基端和大羟基端,是hCE-2的良好底物,有报道称,人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肾组织中约99%的伊立替康的生物转换由hCE-2负责。

伊立替康(CPT-11)是喜树碱类衍生物SN38的前体药物。目前,由于CPT-11广谱的抗癌活性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癌症的化疗之中。但是,由于其严重且不可预测的腹泻反应,使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CPT-11所致的腹泻包括急性腹泻(给药后24h内发生)和迟发性腹泻(给药后24h后发生)两种[Mol Pharmacol,2004,65(6):1336-13431]。CPT-11临床用药所导致的3级和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高达40%,严重限制了CPT-11的临床使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CPT-11导致的迟发型腹泻的发生原因是由于活性代谢产物SN-38在肠道中过多积聚。人肠道羧酸酯酶,尤其是hCE-2在此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开发一种强效的、选择性的hCE-2抑制剂,降低CPT-11向SN-38的转化,从而可以降低腹泻等肠道的毒副反应[J Med Chem,2009,52(12):3742-37521]。

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缓解机制,以求提高伊立替康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目前,对伊立替康所导致的腹泻主要采取的是给予洛哌丁胺来进行治疗。洛哌丁胺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减少肠壁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抑制蠕动反射而发挥减轻腹泻的作用。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腹泻作为机体的一种防御措施,是在将毒性较大的SN-38排出体外,减少腹泻次数,对于降低其对机体的毒性并没有根本性的益处。而伊立替康作为SN-38的前药,由于其活性/活性基团被封闭,其毒性仅为SN-38的1/1000。因此,如果能在局部(肠道)减少伊立替康的水解,对于降低对机体的损害程度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开发出一种安全强效的羧酸酯酶2的抑制剂,用来减少肠道局部伊立替康过多地水解成毒性成分SN-38,显得尤为必要。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甘草的用量最大,中药配方中素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作为我国著名的国药之一的甘草,也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食物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的主要药理学活性物质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及其苷元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前者是一类三萜类皂苷,约占甘草根干重的4%~5%。甘草酸类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已经比较清楚,甘草酸静脉注射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由溶酶体中的β-D-葡萄糖醛酸苷酶代谢成3-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后,随胆汁排入肠内,由肠内菌群代谢成甘草次酸,再吸收入血。近些年,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过敏、镇痛、抗炎、抗癌、抗艾滋病毒、抗溃疡、抗氧化、保肝等活性。然而,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对人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一直未见报道,也没有利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缓解CPT-11所致迟发型腹泻的报道。此外,许多含有羧酸酯键的口服药物常会被胃肠道中分布的羧酸酯酶代谢,易在吸收入血之前就被水解成水溶性较大的活性药物,从而降低了其吸收入血的药物量,影响了生物利用度。若同时共服安全的人羧酸酯酶抑制剂,可减少前药在吸收过程中的水解,从而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2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