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注油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3797.4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0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2 | 分类号: | F16K1/02;F16K1/36;H01G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真空 注油 装置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的注油阀门。
背景技术
电力电容器制造过程的后端,需要向电力电容器内部注入绝缘油。然而,由于绝缘油的热胀冷缩特性,需要经过20小时的自然冷却后,才能将电力电容器的注油口搪锡焊密封。在此过程中,由于经真空处理的绝缘油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绝缘油污染,影响电力电容器的性能。因此,电力电容器的注油口通常需要设置阀门,以应对上述情况的发生。
现有的电力电容器所采用的阀门包括:球阀、闸阀等,受制于结构的影响,需要安装在电力电容器的上部,因此,阀门开关处与电力电容器的箱体具有一定的距离,绝缘油注入电力电容器内部时会将此处的空气同时带入,污染绝缘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注油阀门。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注油阀门,包括:
螺母;
密封套筒,连接在螺母的一端;
活接头,内外均设有螺纹,从螺母的另一端螺接螺母;
弹性件,连接在密封套筒与活接头之间;
中心油管,滑动连接在密封套筒与活接头的内部,中心油管的下端为一外锥面,与密封套筒下端的一内锥面配合;
带孔螺帽,螺接在中心油管的上端,将中心油管的上端限位于活接头内;
密封圈,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
带孔螺钉,螺接在活接头内;
通过相对旋转螺母与活接头,外锥面与内锥面打开或闭合,在外锥面与内锥面打开的状态下,绝缘油从活接头的上端进入,通过带孔螺钉及带孔螺帽进入中心油管,绝缘油通过外锥面与内锥面之间进入电容器。
较佳的,外锥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密封圈。
较佳的,带孔螺帽的底部开设有一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一密封圈。
较佳的,密封套筒内开设有至少一若干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置有一密封圈。
较佳的,带孔螺帽与中心油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一密封圈。
较佳的,还包括一手柄,手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活接头以及密封套筒。
本发明的阀门开关处位于整体结构的下端,伸入到电容器中开启和关闭,防止空气混入绝缘油,污染绝缘油,提高电容器产品质量,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提高真空电容器壳体的利用率,提高电容器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示说明:1、带孔螺钉;2、活接头;3、密封圈;4、导向圈;5、带孔螺帽;6、弹性件;7、螺母;8、定向圈;9、密封套筒;10、中心油管;11、密封圈;12、密封圈;13、连接板;14、密封圈;15、把手;16、方键;17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注油阀门的上端与外部油管密封连接,下端伸入电容器注油口内,绝缘油的流向如下:绝缘油从活接头2的上端进入,通过带孔螺钉1、带孔螺帽5进入中心油管10上端的进油口,出油口出来的绝缘油通过外锥面与内锥面之间的间隙进入电容器内部。电容器真空注油装置注油阀门的打开和关闭是通过旋转螺母7来带动中心油管10下端的外锥面上下移动,与密封套筒9下端的内锥面配合实现打开与关闭。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如下:
活接头2与密封套筒9设置在螺母7的内部,活接头2与螺母7为螺接关系,中间设置有一弹性件6,弹性件6提供将密封套筒9向下压的弹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源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3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