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接口配合解密LTE中S1-MME接口NAS层密文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5928.2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0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罕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W9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密 密文 加密数据块 加密消息 接口信令 解密参数 密文解密 明文形式 实时解析 多接口 有效地 会话 联动 密钥 明文 索引 匹配 配合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解密LTE中NAS层密文的方法。通过S11接口,S1‑MME接口,S6a接口的联动处理,能够准确地将S1‑MME接口NAS层密文解密所需的各个参数与S1‑MME接口信令会话相匹配。从而实现快速准确及时地获取NAS层密钥等相关解密参数,完成S1‑MME接口NAS层加密消息的的实时解析。本发明中利用S11接口既有与S6a相同索引的明文,又包含S1‑MME中永远明文形式出现的识别信息的特性,可以准确地实现用户S1‑MME接口NAS加密数据块的解密工作,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现有的其他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信令解析技术,尤其是一种多接口配合解密LTE中S1-MME接口NAS层密文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通信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相比,LTE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安全的通信。
LTE网络主要由核心网EPC、无线网eNB以及用户终端UE构成。其中核心网EPC又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服务网关P-GW、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等主要网元。
LTE网络中的重要接口有eNB与MME间的S1-MME、MME与HSS鉴权接口S6a、MME与S-GW之间的S11接口、MME与SGSN之间的S3接口、MME之间的S10接口等。其中,S1-MME实现LTE网络内部的用户移动性和会话管理、S6a接口主要用于完成用户合法性检查和鉴权、S11接口用于用户业务承载的管理、S3接口用于MME与2G、3G网络中的SGSN通信,S10接口用于MME与LTE网络中其他MME进行通信。
通过上述网元和接口的配合,可以实现用户通过LTE网络使用业务、在LTE网络内不同MME之间漫游、在LTE网络与现有的2G、3G网络之间漫游。目前已有一些关于S1-MME接口NAS解密的专利,但在应用于实际LTE通信网络时,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使解密识别用户成功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引入S1-MME,S6a,S11接口联合解密的方法,在数据无损采集的情况下,可以实现100%的用户附着解密识别率。
目前业内关于NAS层密文解密的专利算法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
1、如专利CN102300210A所述,从S6a接口获取IMSI和加密四元组,从S1-MME数据包初始用户UE消息S1-AP InitialUEMessage中获取未加密的IMSI。然后通过S1-MME中获取的IMSI查询S6a中获取的相关数据,确定该S1会话对应的加密Ksame。(说明书[0009])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此方法仅在S1-MME中Attach Request消息中包含未加密IMSI的情形下可以实现,通常只有在用户UE初次附着等特殊场景下才可能发生。而大部分的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识别码都是TMSI,无法实现对S6a相关数据的查询,无法完成解密。
从LTE现网实际采集信令上看,“初始消息-Attach Request”中带有未加密IMSI的比例小于10%。如某省会城市网络中5分钟内887次Attach Request,其中带有IMSI的只有84次。另一直辖市网络中121次Attach Request中,带有IMSI的只有6次。
2、如专利CN 102438241A所述,从S1-MME,S6a和S10接口分别提取与UE安全相关的信息。其中S1-MME接口信息的获取方法是从明文“Authentication Request”消息中获取鉴权向量RAND,AUTN,RES并与从S6a接口获取的鉴权向量做查询比较,避免了上一个方法中对明文IMSI的依赖。(说明书[0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5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