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ON系统中光纤链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6413.4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高震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1 | 分类号: | H04B10/071;H04B10/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on 系统 光纤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用于光纤链路检测的方法及其装置,局端使用一个测试设备生成稳定的波长可调谐的、用于执行光时域反射测试所需的光测试信号导入主干光纤;在远程节点中,于若干分支光纤链路上设置波长闭塞以阻止特定波长光信号通过;局端测试设备通过波长调谐于不同时段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测试信号,并获得PON网络于不同波长位置的光时域反射测试特性,从而可判断对应于特定波长的分支光纤链路特性。本发明能在维持远程节点无源的前提下有效地检测PON网络主干光纤以及分支光纤的链路特性,具有低成本、低复杂度以及高动态范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尤其涉及一种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中光纤链路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作为下一代接入网的主要形式,在光纤网络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用P2MP(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现有PON网络系统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络ODN和光网络用户单元ONU。由于分支光纤比较多,覆盖范围比较大,因此,研究如何对无源光网络进行故障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常被用于检测光路特性的OTDR(光时域反射仪),其原理是将激光光源和检测器组合在一起以提供光纤链路的内视图。激光光源发送脉冲到光纤中,检测器接收光链路瑞利背向散射和菲涅尔反射产生的光,多次取样平均化并执行信号处理,除了计算总链路长度、总链路损耗、光回损(ORL)和光纤衰减外,还可以检测到至不同的光链路或光元件的耦合位置,以及光路上的任何缺陷和反射等等,并且现在应用广泛且经济上可行。
然而,传统的OTDR主要应用在骨干网、城域网中进行点到点测试,将其用在包括从OLT(光纤线路终端)到用户ONU(光网络单元)的无源元件的P2MP配置的PON中存在困难,尤其是很难获得分支光纤链路测试特性。
以TDM-PON情形为例,在远程节点中需要使用光功率分配器,并且用户信道的各个分支光纤处反射和返回的光信号通过光功率分配器被耦合至馈送光纤,此事实导致OTDR接受到的是所有分支光纤散射信号的叠加,因此,传统的OTDR很难分辨哪个分支光纤发生故障以及故障的具体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系统用于光纤链路检测的方法,其包括:局端生成稳定的波长可调谐的、用于执行光时域反射测试所需的光测试信号导入主干光纤;在远程节点中,于分支光纤链路上设置波长闭塞以阻止对应于该分支光纤的特定波长光信号通过。局端通过波长调谐于不同时段输出不同波长的光测试信号,并获得PON网络于不同波长位置的光时域反射测试特性,从而判断对应于特定波长的分支光纤链路特性。
优选地,局端于不同时段输出特定波长和一个参考波长的光测试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光反射信号分别获得特定波长与参考波长的光时域反射测试特性并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对应于该特定波长的分支光纤链路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这里提供一种用于无源光网络PON系统中光纤链路检测的通信装置,其包括:光时域反射装置,用于产生执行光时域反射测试所需的光测试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不同波长位置的光反射信号判断特定分支光纤链路特性;第一光电转换单元,将所述光时域反射装置产生的光测试信号转换成第一电信号;可调谐波长生成装置,将所述第一电信号调制于指定波长位置、输出稳定的光测试信号;耦合装置,用于输出波长可调谐光测试信号至主干光纤,并将相应波长位置的反射光信号反馈至光时域反射单元进行测试。
优选地,可调谐波长生成装置包括:反射式半导体放大器,产生放大自发辐射宽带光源,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调制;可调谐光滤波器件,用于选择特定波长位置的光测试信号输出;反馈装置,用于调节和稳定反射式半导体放大器的光功率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6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