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卡门涡街形流道及其滴灌灌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47569.4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8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英;楚华丽;马胜利;苑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门 涡街形流道 及其 滴灌 灌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滴灌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具体涉及一种卡门涡街形流道及其滴灌灌水器。
背景技术
节水灌溉对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及解决旱区水资源匮乏问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具有水肥均匀性好、利用率高,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易于管理等优点。灌水器是整个滴管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部分,灌水器结构的优劣对灌溉均匀性、系统抗堵塞能力及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国内现有的滴灌灌水器流道多以迷宫形式为基础,进行形式与尺寸的改进,通过迷宫齿形消能,较为单一。
构建性能优良的流道结构,增加流道断面尺寸,降低流态指数,提高灌溉出水均匀性,增强流道抗堵塞能力,同时降低灌溉工作压力实现节能降耗是滴灌灌水器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流断面大、无流动死角、出水均匀、抗堵能力好的卡门涡街形流道及其滴灌灌水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卡门涡街形流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构成;每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包括上弧形柱体通道、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与上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的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与下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的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圆柱体通道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且上弧形柱体通道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弧朝向相反;液体通过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入口进入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时,依次经第一突扩处、第一突缩处、第二突扩处以及第二突缩处后,由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出口进入下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弧形柱体通道由两段同心圆弧构成,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宽度小于圆柱体通道的直径,构成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两同心圆的内圆半径大于或是不大于圆柱体通道的半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两个圆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是不在圆柱体通道圆心的连线上,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是不在圆柱体通道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宽度在0.5~1mm,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内圆半径在0.8~1.5mm,圆柱体通道的半径在0.8~1.2mm,两个圆柱体通道之间的距离在0.2~1.2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分别为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一半。
一种卡门涡街形滴灌灌水器,包括流道基体以及开设在该流道基体表面上的卡门涡街形流道,卡门涡街形流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槽和灌水器出口;其中,卡门涡街形流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构成;每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包括上弧形柱体通道、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与上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的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与下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的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圆柱体通道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相连通,且上弧形柱体通道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弧朝向相反;液体通过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入口进入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时,依次经第一突扩处、第一突缩处、第二突扩处以及第二突缩处后,由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出口进入下一个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进水槽设置在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入口处,灌水器出口设置在卡门涡街形流道单元出口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弧形柱体通道由两段同心圆弧构成,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宽度小于圆柱体通道的直径,构成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两同心圆的内圆半径大于或是不大于圆柱体通道的半径。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两个圆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是不在圆柱体通道圆心的连线上,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圆心在或是不在圆柱体通道圆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宽度在0.5~1mm,上弧形柱体通道的内圆半径在0.8~1.5mm,圆柱体通道的半径在0.8~1.2mm,两个圆柱体通道之间的距离在0.2~1.2mm。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第一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和第二下半弧形柱体通道分别为上弧形柱体通道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7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用迷宫条、薄壁滴灌管/带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冬枣栽培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