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制备方法及由该探针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48434.X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7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宗武;谭波;李彬彬;张宏岩;张海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9/14 | 分类号: | A61K49/14;A61K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刘继富;王春伟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间充质 干细胞 多肽 分子 影像 探针 制备 方法 标记 | ||
1.一种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该分子探针包括: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和造影单元,所述造影单元是金属Gd络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分子为由20个以下的氨基酸所组成的直链或环形结构,其中每个氨基酸相互独立地为D型或L型,优选Glu-Pro-Leu-Gln-Leu-Lys-Met(EM7)或Cys(二硫键)-Ser-Thr-Asn-Pro-Lys-Val-Leu-Cys(二硫键)(CC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影单元选自Gd-DOTA,Gd-HP-DO3A,Gd-DO3A-butrol,Gd-DTPA-BMA,Gd-DTPA,Gd-DTPA-BMEA,Gd-BOPTA,Gd-EOB-DTPA或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多肽分子直接与所述的金属Gd络合物结合,或者通过树枝状分子、优选赖氨酸与所述的金属Gd络合物、优选1或2或3或4个金属Gd络合物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分子与树枝状分子之间嵌入有间隔子,所述的树枝状分子与金属Gd络合物之间嵌入有连接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隔子和连接子相互独立地选自直链状的氨基酸,优选NH2(CH2)pCOOH,NH2(CH2CH2O)qCH2COOH,其中p是0~12的整数,q是0~4的整数,当p=0时,代表没有间隔子或连接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多肽分子通过其碳端或氮端与树枝状分子连接;所述金属Gd络合物通过其羧基或氨基与树枝状分子连接,所述羧基选自乙酰基、丙酰基或丁酰基,所述氨基选自乙胺基、丙胺基或丁胺基。
8.一种合成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交叉保护脱保护策略的固相合成方法依次合成带有或不带有间隔子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带有或不带有间隔子或连接子的树枝状分子、和带有或不带有间隔子的造影单元,连接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和造影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造影单元中的一个单元的羧基转化成活泼酯与另一单元的氨基、巯基或羟基进行偶联;或者通过点击化学连接多肽分子和造影单元。
10.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被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靶向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所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充质干细胞,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引入间充质干细胞中的Gd浓度低于5×109Gd/细胞时,磁共振T1加权成像对比度得以增强;利用所述的多肽分子影像探针引入间充质干细胞中的Gd浓度高于5×109Gd/细胞时,磁共振T2加权成像对比度得以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484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