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灾可移动网箱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2190.2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灾 移动 网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灾可移动网箱,属于网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国内外渔业贸易需要,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海水养殖业,其中海水网箱养鱼是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对网箱的结构性能以及抗风浪能力方面的研究不足,特别是深水网箱养殖还属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的海水网箱还存在许多问题,深水网箱养殖是朝阳产业,2012年10月,海南临高近年辛苦培育的深海网箱养殖业惨遭“纳沙”“尼格”两场台风接连打击,整个产业几近崩溃,海丰公司有182口网箱被吹走和损毁,其中几十口网箱被吹往越南境内,踪影难觅,全部损失估计在6000万元左右,全县2030口深水网箱有1816口被大风摧毁,损失4亿多元。
寒潮天气对深水网箱养殖仍具有毁灭性影响,鱼苗越冬,基本处于休眠、不摄食状态。由于深水网箱都位于全开放的自然海区,且鱼儿有“顶流”习性,若是风浪大,海流急,鱼儿自动顶流,时间一长,能量耗损严重,鱼体严重削瘦,还经常出现鱼鳞擦伤、鱼苗死亡等情况,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抗灾可移动网箱。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网箱不能随时移动的不足。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抗灾可移动网箱,包括桩柱、升降平台、网箱体、定位环和挂钩,所述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桩柱,桩柱下套有定位环,网箱体上端通过挂钩和升降平台相连接,侧部通过定位环和桩柱相连接。
所述升降平台包括箱梁和滑套,箱梁上设有凸扣,滑套上设有凹扣,凸扣和凹扣相互配合实现固定。
所述网箱体位于四个桩柱之间。
所述网箱体呈长方体结构,上部设有四根缆绳和挂钩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同时满足浅水、深水使用范围,实现产业化全面推广示范应用;下部网箱可精确升降,全天候适应海况变化,实现海上养殖实时避风避浪,安全生产,养殖海域变换时,网箱可跟随桩柱的插拔,实现快速定位与移动来避免寒潮,应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抗灾可移动网箱的主视图;
图2是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图中:1、桩柱 2、升降平台 3、网箱体 4、定位环 5、挂钩 21、箱梁 22、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抗灾可移动网箱,包括桩柱1、升降平台2、网箱体3、定位环4和挂钩5,所述升降平台2上安装有桩柱1,通过插拔实现快速定位与移动,桩柱1下套有定位环4,网箱体3上端通过挂钩5和升降平台2相连接,侧部通过定位环4和桩柱1相连接。
所述升降平台2包括箱梁21、滑套22,箱梁21上设有凸扣,滑套22上设有凹扣,凸扣和凹扣相互配合实现固定,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遇到灾害天气能够快速拆解运走,将损失降到最小。
所述网箱体3位于四个桩柱1之间,使得网箱体3固定更稳固同时受到桩柱1的保护。
所述网箱体3呈长方体结构,上部设有四根缆绳和挂钩5相连接,这样的结构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实现模块化养殖。
本发明使用方法:将桩柱1打入到指定海域,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安装好升降平台2的规模,然后将网箱体3固定在上面,当寒潮或台风来袭时,可将网箱通过绳索和挂钩5的配合降到深水区或将桩柱1拔出并分解升降平台2方便快速的拖航到安全区域即可,使用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2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鲶的鱼苗培育方法
- 下一篇:放养柴鸡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