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机轮限动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2208.9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民;马俊;张明亮;宋俊龙;任广斌;张宇;陈俊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11 | 分类号: | B60P3/11;B60P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机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限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升机机轮限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直升机机轮限动设备是直升机转场运输过程中使用主要设备,现有的机轮限动设备主要采用轮挡装置,同时辅助系留设备来实现。通过在直升机机轮前后放置轮挡装置,并将轮挡通过系留索具固定到运输车辆上,以实现机轮限动的目的。这种限动方式只能限制机轮前后的移动,不能限制机轮向上的运动,要想限制机轮向上的运动只能通过在直升机的其它部位增加辅助系留设备来实现。这种限动设备使用时的可靠性较低,往往在运输过程中机轮出现松动、滑移等现象,给直升机的运输带来危险,影响运输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对直升机机轮限动可靠性高的限动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限动设备包括主固定架1、限位卡板4和捆绑带5,前后限位卡板4带有圆弧凹面,两个凹面相对的前后限位卡板4固定在主固定架1上,捆绑带5的两端通过拉紧装置固定在前后两个限位卡板4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限动设备还包括限位挡块6和圆盘8,在限位卡板4的一侧或两侧固定有限位挡块6,限位挡板6的面上安装有螺栓,在限位挡板6和限位卡板4之间放置有圆盘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主固定架1的两端各固定一套限动结构,在主固定架1的下方固定有L型限位钩2,L型限位钩2上设置有紧固螺栓7。主固定架1上还安装有限位挡板3,限位挡板3与L型限位钩2内侧的竖直表面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通过前后两个带有圆弧凹面的限位卡板限制了飞机的前后运动,另外还设置了捆绑带,捆绑带的两端通过拉紧装置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个限位挡板上,这一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经约束了飞机机轮的前后运动,也约束了飞机机轮的上下运动。并且,捆绑带可以贴合在飞机机轮的外表面,张紧后将飞机机轮与限位挡板固定为一体,提高了固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原理图;
图中:1为主固定架,2为L型限位钩,3为限位挡块,4为限位卡板,5为捆绑带,6为限位挡块,7为紧固螺栓,8为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主固定架1、限位卡板4和捆绑带5,前后限位卡板4带有圆弧凹面,两个凹面相对的前后限位卡板4固定在主固定架1上,捆绑带5的两端通过拉紧装置固定在前后两个限位卡板4上。如图2所示,固定飞机机轮时,将捆绑带5贴合在飞机机轮的外表面,然后操作拉紧装置,将捆绑带张紧,在上下方向约束飞机机轮。
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的限动设备还包括限位挡块6和圆盘8,在限位卡板4的一侧或两侧固定有限位挡块6,限位挡板6的面上安装有螺栓,在限位挡板6和限位卡板4之间放置有圆盘8。限位挡块6通过紧固螺栓7固定在主固定架1上,如图2所示,固定飞机时,将机轮放置在限位卡板4组成的凹槽内,紧固限位挡块6端面上的紧固螺钉7,将圆盘8压紧在机轮上,在左右方向约束飞机机轮。
为了便于将主固定架1固定在运输车上,特将主固定架1做成一个和车身宽度相同的长度,在主固定架1的两端分别固定两套固定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将飞机的两个机轮分别安装在限动结构内。同时,在固定架1的下方固定有L型限位钩2,L型限位钩2上设置有紧固螺栓7。将主固定架1放置在运输车上后,L型限位钩2勾住运输车板的下端,然后拧紧紧固螺栓7固定主固定架1。
另外,为了达到可靠将主固定架1固定在,限制主固定架在左右方向的运动,特在主固定架1上安装限位挡板3,限位挡板3与L型限位钩2内侧的竖直表面平齐。主固定架1安装后能够以后限位挡板3起到可靠的限位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2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