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3942.7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耿其洪;郭宋江;胡昭晖;刘建伟;杨进;孙静静;李刚;梁帮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驰马拉链(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1/02 | 分类号: | B62B1/02;B62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运输 布带 滚筒 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链生产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布带滚筒的搬运主要靠人力或板车,但是由于布带滚筒体积大、重量重,如果仅靠人力作业,费时、费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又由于布带滚筒哑铃式的特殊结构,使用平板车存在布带滚筒滚落砸伤人的安全隐患,而且布带滚筒不能层叠于平板车上,一次运输量有限。如果使用一般的箱式小推车运输,小推车会有被挤压变形的风险,而且产品的质量也会因堆压而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解决了一般的平板车和小推车运输布带滚筒易滑落和单次运输量有限的问题,达到了高效、安全运输布带滚筒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包括车架、扶手和车轮,所述车架为角铁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装载部和第二装载部,所述第一装载部位于第二装载部的前方,所述第一装载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顶架和底架,所述底架自前而后依次焊接有前底杆、限位杆一、限位杆二和后底杆,所述顶架自前而后依次焊接有前顶杆和后顶杆;
所述顶架和底架相互平行且前端平齐,所述前顶杆和前底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前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架和底架两侧的中部均通过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一靠近所述前底杆,所述前底杆、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的中部两侧各焊接有一根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分别焊接有两根支撑杆,同一侧的所述支撑杆与支撑底板相连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焊接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安装有所述车轮,所述扶手的前端焊接于所述限位杆二上,所述扶手的前部与所述后底杆焊接;
所述顶架、底架、后顶杆、限位杆二和后底杆形成的半开放区域为第二装载部。
优选的,所述前顶杆和前底杆相互对齐,所述限位杆二位于所述后顶杆的后方。
优选的,所述两前支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前顶杆和前底杆的左右两端,所述两后支撑板的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顶架和底架两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车架角铁的开口方向均朝小推车内侧。
优选的,所述顶架的后端延伸至后支撑板的后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通过设置第一装载部和第二装载部,解决了小推车运输空间小的问题,而且第二装载部是由顶架、底架、后顶杆、限位杆二和后底杆形成的半开放区域,节约材料的同时降低了小推车自身的重量,通过将车架角铁的开口方向均朝小推车内侧设置同时在装载部安装限位杆,有效地固定了布带滚筒,避免了其滑落或滚落砸伤人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扶手2.车轮3.第一装载部
4.第二装载部5.前底杆6.限位杆一
7.限位杆二8.后底杆9.前顶杆
10.后顶杆11.前支撑板12.后支撑板
13.支撑底板14.支撑杆15.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运输布带滚筒的小推车,包括车架、扶手1和车轮2,所述车架为角铁焊接的框架结构,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装载部3和第二装载部4,所述第一装载部3位于第二装载部4的前方,所述第一装载部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顶架和底架,所述底架自前而后依次焊接有前底杆5、限位杆一6、限位杆二7和后底杆8,所述顶架自前而后依次焊接有前顶杆9和后顶杆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驰马拉链(安徽)有限公司,未经驰马拉链(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3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茂铁-二膦配体
- 下一篇:p38 MAP激酶抑制剂及使用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