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4161.X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根;吕宏伟;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件 锻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标零件的锻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大型船用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型轮船生产大国,国内有众多的造船企业,但是轮船上的核心部件——发动机中所使用的曲轴却多数依赖进口,目前国外能够生产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主机曲轴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捷克、西班牙、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半组合曲轴毛坯的制造关键在于曲拐毛坯的锻造成形技术,曲拐形状复杂、尺寸大,国内企业由于锻造工艺不成熟,由于锻造时的缺陷导致锻件的成品率低,使得曲拐锻件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日韩等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处于劣势。
曲拐锻造时产生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1)喇叭口缺陷:在弯锻过程中,弯曲部位内表面材质向两侧凸起,这部分堆积的材质阻碍弯曲部位材质的正常流动,内表面的压应力使得凸起部分的流动方向逐渐偏向两侧的贴模方向,而不是完全沿着曲臂方向,这样就造成曲臂根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小,在最终精整后形成喇叭口形状的缺陷;2)细腰形缺陷:由于曲臂与下模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使得外表面沿曲臂方向伸长,其变形过程类似单向拉伸实验,当塑性变形较大时,在中间部位发生颈缩,曲臂外表面受两向或三向拉应力作用,形成细腰形缺陷;3)裂纹:曲拐内表面受两向压应力作用而造成表面积减小,表面已氧化的金属汇合在一起易形成折叠,使金属的承载面积减小,造成应力集中,而该位置的单元在垂直表面方向发生拉伸变形,材质向弯曲方向外侧流动,因此有可能将折叠从表层带入坯料内部,折叠尾端有可能会扩展成裂纹。
弯锻前毛坯的形状及尺寸分配直接影响弯锻过程中材质的流动方向,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采用的曲拐锻造工艺均为弯锻+压扁精整的工艺过程,由于弯曲工序过程中锻件的形状尺寸难以控制,导致锻件在弯曲后出现折叠等表面缺陷,同时由于完全前后的锻造比很小,导致锻件成品晶粒粗大,为后续锻后热处理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在弯锻工序后增加拔长工序然后再进行压扁精整,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
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
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W/H≤1.0,采用0°-180°-90°-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毛坯拐臂的厚度较成品锻件增加20%左右进而增加了剩余锻比,曲拐锻件弯锻后设拔长工序,可以有效消除弯锻时产生的表面缺陷,提高锻件的晶粒度;通过消除锻件的表面缺陷可降低锻件的加工余量,提高曲拐锻件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曲拐锻件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曲拐锻件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主视)
图4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俯视)
图5是实施例1中采用原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侧视)
图6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主视)
图7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俯视)
图8是实施例1中采用现工艺的曲拐锻件毛坯图。(侧视)
图中:1.内档2.曲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曲拐锻件的锻造方法,开坯成型后的曲拐锻坯经弯锻及压扁精整后制成曲拐锻件,在弯锻工序后设拔长工序,然后再转入精整工序。
所述曲拐锻坯的内档1加工余量满足弯锻要求,曲臂2处锻坯厚度为锻件厚度的120%~125%。
所述拔长工序的砧宽比为0.3≤W/H≤1.0,采用0°-180°-90°-180°四道次翻转,每道次压下量为10~13%。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4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