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捻纱的在线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5435.7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4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帅 |
主分类号: | D01H13/32 | 分类号: | D01H13/32;D01H13/14;D01H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捻纱 在线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捻纱的在线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加捻设备完全没有纱线捻度的监测功能,无论是整机平均捻度或是各个单锭捻度。从设计的原理上也无法实现对正在加捻的纱线检测有无捻度、捻度是否正常的判断。如果批次加捻纱出现无捻纱或纱线捻度异常、不均匀超标等质量问题,那将是无法挽救的损失。一批加捻纱可能有成千上万筒,每筒纱十万米长,如果有一筒纱线的某几十米出现捻度异常,下道工序根本无法寻找,没有任何补救办法,没有剔除手段。往往是经过了多道工序后,织成布匹才发现无捻度纱或捻度异常的纱,当这种残次单纱出现在经纱上,损失往往成百上千倍的放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无捻纱的在线检测方法,本发明杜绝加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捻度异常纱线,将捻度控制到比较完美的指标。这种科学的、全程的、智能化的监控技术使纱线加捻工作变得更轻松、更有效。相比较传统技术,不但把质量控制工序前移,而且替代了大量的人工分拣工作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由此发明衍生出许多新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捻纱的在线检测方法,包括电锭加捻单元、纱线检测传感器装置、电磁阀驱动单元、筒纱抬起装置、主控单元、实时控制模块;所述电锭加捻单元设置在具有单锭电机控制的单锭式倍捻机上,所述电锭加捻单元设有高速多相电机;所述纱线检测传感器装置设置在电锭加捻单元上方,与所述电锭加捻单元通过传感连接装置连接;电磁阀驱动单元与所述筒纱抬起装置通过控制线连接,所述电磁阀驱动单元与主控单元相连接;所述纱线检测传感器装置设有传感器和捻度分析单元,筒纱抬起装置设有卷绕架,纱线在电锭加捻单元与卷绕架之间缠绕,实时控制模块设置在主控单元内部,实时控制模块能检测电机功率负载和同组单锭平均负载,所述电锭加捻单元采用精确制导的多相微电机控制技术,全程实施监控加捻速度,与捻度分析单元、主控单元一起分析纱线捻度,所述纱线检测传感器装置采用非接触式断纱检测装置,具体检测方法为:
第一步,电锭加捻单元启动,卷绕架落下,若传感器检测到纱线存在但不运动,转第四步,否则,若传感器检测到纱线存在并运动,主控单元检测电机速度,比较高速多相电机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若高速多相电机速度正常,捻度分析单元计算纱线每英寸捻度,若纱线的捻度正常,则统计单锭产量,否则,转第三步;
第二步,若高速多相电机速度不正常,主控单元发布命令,停止高速多相电机运行,电磁阀驱动单元使得筒纱抬起装置的筒纱抬起,卷绕架上升,卷绕停止,等待人工处理后恢复开车;
第三步,捻度分析单元计算纱线每英寸捻度后,若纱线的捻度异常,超过设定百分比阀值,主控单元发布命令,报捻度异常警,转第七步;
第四步,工作中,若传感器检测到纱线存在而不运动,主控单元发布命令,指令高速多相电机停止,报捻度异常警,转第七步;
第五步,工作中,传感器检测到纱线运动,如果高速多相电机速度为零,主控单元发布命令,报无捻纱警,转第七步;
第六步,电锭加捻单元启动、卷绕架落下,纱线运动,实时控制模块检测到电机功率负载与同组单锭平均负载比值减小,小于设定百分比阀值,主控单元发布命令,提示纱线通道异常,系统报捻度异常警;
第七步,电磁阀驱动单元使得筒纱抬起装置的筒纱抬起,卷绕架上升,卷绕停止,等待人工处理后恢复开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高捻线设备的电气智能控制水平,实现加捻设备每一个工作单锭在运行中,实时检测本锭位加捻纱线的捻度变化。
2)本发明对每个加捻单元实施捻度全程在线监视,预警捻度异常纱段,杜绝无捻纱及异常捻度纱线的发生。
3)将捻度控制到比较完美的指标。一组对比数据说明该方法对纱线捻度的控制达到捻度不匀率较高水平。实现了把龙带式设备的不匀率整体水平由4%-5%区间降到了1.50%-3.0%左右,甚至能常常做到1.50%-2.0%的不匀率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帅,未经王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54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