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液体周期载荷的变排量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6351.5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3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思娜;戴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液体 周期 载荷 排量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机油泵按结构形式主要可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基于机油泵的泵油原理,转子式机油泵中的钟摆和内转子所形成的“内容腔”,是个封闭的腔体;在转子转动的过程中,容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其压力值会随着容积的不断减小而增大,对机油泵内部整体的结构有着强烈高压冲击,往往在这个“内容腔”体积减小到最小的时候,压力达到最大值,又由于该类机油泵中钟摆的结构钢材料强度要高于内、外转子的强度,往往会有机油泵部件由于承受不住内部局部的巨大压力而导致断裂,从而使得产品失效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降低液体周期载荷的变排量机油泵,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降低液体周期载荷的变排量机油泵,包括转子式机油泵主体,所述转子式机油泵主体包括用于提供扭矩的曲轴,所述曲轴驱动连接一与所述曲轴过盈配合的内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上开有朝向外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内插有钟摆,所述钟摆可沿所述凹槽滑动,所述钟摆与所述凹槽构成一第一闭合腔,作为内容腔;
所述转子式机油泵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转子外侧的外转子,所述钟摆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外转子上,所述钟摆与所述内转子、所述外转子围成一第二闭合腔,作为外容腔;
所述机油泵主体还包括一使所述内容腔与所述外容腔连通的辅助通道。
以将机油在压缩过程中隔离开来的两个不相通的内容腔与外容腔打通,保证内容腔在压缩过程中可以与外容腔时刻连通,从而降低内容腔内高油压的作用,避免局部压力过高对部件产生高负荷而导致油泵损坏的现象。
所述辅助通道优选开在所述内转子上。易于加工,且可节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进一步优选开在所述内转子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开在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时,易于加工,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更关键的是不破坏内转子的内部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转子上开有六个所述凹槽,各所述凹槽内均设有一个所述钟摆,所述内转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侧壁上各开有至少一条所述辅助通道。以使各内容腔均与一对应的外容腔联通。
优选所述内转子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的侧壁上各开有两条所述辅助通道,其中一条位于所述内转子的上部,另一条位于所述内转子的下部。以从上下两个方向释放油压。
所述辅助通道优选等管径的直通道,所述直通道的直径优选为4mm。以保证内转子的结构强度。
所述内转子的外壁上设有六个凹坑,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凹坑,所述辅助通道一端口连接所述凹槽的底部,另一端口连接所述凹坑的底部。以避免油道被堵塞。
所述外转子上与所述凹坑相对的地方,设有外凹坑。以实现缓冲辅助通道内喷出的油的油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降低液体周期载荷的变排量机油泵,包括转子式机油泵主体,转子式机油泵主体包括用于提供扭矩的曲轴,曲轴驱动连接一与曲轴过盈配合的内转子1,内转子1上开有朝向外侧的凹槽7,凹槽7内插有钟摆3,钟摆3可沿凹槽7滑动,钟摆3与凹槽7构成一第一闭合腔,作为内容腔;转子式机油泵主体还包括位于内转子1外侧的外转子2,钟摆3的末端铰接在外转子2上,钟摆3与内转子1、外转子2围成一第二闭合腔,作为外容腔;机油泵主体还包括一使内容腔与外容腔连通的辅助通道4。以将机油在压缩过程中隔离开来的两个不相通的内容腔与外容腔打通,保证内容腔在压缩过程中可以与外容腔时刻连通,从而降低内容腔内高油压的作用,避免局部压力过高对部件产生高负荷而导致油泵损坏的现象。
辅助通道4开在内转子1上。以易于加工,且可节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可以开在内转子1内。也可以开在内转子1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开在上端面和/或下端面上时,易于加工,可进一步降低成本,更关键的是不破坏内转子1的内部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马勒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6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