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58699.8 申请日: 2014-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4474108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1
发明(设计)人: 吕桂兰 申请(专利权)人: 吕桂兰
主分类号: A61K36/80 分类号: A61K36/80;A61P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急性 阑尾炎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皮肤感觉过敏,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现代医中,多数病患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难免有后遗症,更多患者还是愿意以内服药进行保守治疗。而西医治疗远期疗效欠佳,难以消除病根,且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制剂治疗急性阑尾炎,对于急性阑尾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水消肿、消肿排脓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可以活血散结、和中开胃、化气止痛,改善机体内外环境,从而治疗或减轻急性阑尾炎的各种症状,适于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57~87份  半边莲56~86份  斑鸠菊54~84份  落葵53~83份

八仙草51~81份  大血藤49~79份  繁缕47~77份  地耳草45~75份

芙蓉叶43~73份  剪刀股42~72份  毛蕊花41~71份  菥蓂40~70份

肿节风38~68份  头巾草36~66份  马齿苋34~64份  苦菜31~61份。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80份  半边莲79份  斑鸠菊77份  落葵76份

八仙草74份  大血藤72份  繁缕70份  地耳草68份

芙蓉叶66份  剪刀股65份  毛蕊花64份  菥蓂63份

肿节风61份  头巾草59份  马齿苋57份  苦菜54份。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白药子73份  半边莲72份  斑鸠菊70份  落葵69份

八仙草67份  大血藤65份  繁缕63份  地耳草61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桂兰,未经吕桂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8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