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9346.X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3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S·布劳恩;T·克莱纳特;U·诺伊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43 | 分类号: | F21S41/143;F21S41/29;F21S41/24;F21S41/6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 11326 | 代理人: | 马飞;王桂玲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车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灯(10),该机动车前照灯具有至少一个半导体光源(14)和主光学系统(16),该主光学系统设置成汇集从半导体光源(14)发出的光线并且对准到次级光学系统(18)上,其中主光学系统(16)通过光射入面(26)吸收光源(14)的光线并且该光线通过光射出面(28)离开,其中主光学系统(16)具有连接凸缘(42),借助该连接凸缘主光学系统在保持架(34)中被保持在至少两个固定支座(52)中,这些固定支座布置在第一平面中,该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并且与第二平面之间有间距(a),在该第二平面中有光射入面。机动车前照灯的特点在于,连接凸缘(42)的第一区段(44)成拱形拱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
这样的机动车前照灯已经被DE 10 2010 023 359 A1公开。已知的前照灯具有至少一个半导体光源和主光学系统,该主光学系统设置成汇集从半导体光源发出的光线并且对准到次级光学系统上。对此,主光学系统通过至少一个光射入面吸收光源的光线并且该光线通过光射出面离开。主光学系统具有连接凸缘,借助该连接凸缘主光学系统在保持架中被保持在至少两个固定支座中,这些固定支座布置在第一平面中,该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平面并且与第二平面之间有间距,在该第二平面中有至少一个光射入面。
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半导体光源的光射出面通常处于具有在0.5和2毫米之间的边长的矩形中。为了吸收从半导体光源发出的尽可能大部分的光线,半导体光源的光射出面与主光学系统的光射入面的距离仅有零点几毫米。位于其光射入面和其光射出面之间的主光学系统的长度通常是几毫米。该长度例如在5至15mm的范围中,其中该范围数据仅用于说明典型的尺寸比例并且在其他的实例中也可以在给出的界限之外。
半导体光源在工作时达到100℃以上的温度。由于半导体光源和主光学系统的紧密相邻的布置而产生热耦合,该热耦合会导致主光学系统被加热并随之导致前照灯内的距离通过部件热膨胀而改变。其他的、温度对该距离的影响由前照灯的周围环境所导致。在汽车技术中,前照灯环境温度能够达到100℃以上。这特别是在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内燃机附近处时是这种情况。在寒冷的天气情况下,环境温度也可能具有在负值范围中的以绝对值表示的最大数值。
已经发现,所造成的大的温差对前照灯的光线技术特性、例如耦合效率和/或脱耦效率产生所不希望的影响,并随之会对光分布以及符合法律上的要求或者客户要求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还发现,在半导体光源的光射出面和主光学系统的光射入面之间的间隙尺寸很窄时会对半导体光源产生机械损坏。
半导体光源的光射出面和主光学系统的光射入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例如会导致这两个面的所不希望的机械接触并随之导致半导体光源的损坏。
已知的前照灯通过保持架的反作用的热膨胀来均衡主光学系统的热膨胀,然而这样做的缺点在于,主光学系统和保持架的相应尺寸必须相同,以实现主光学系统的线性热膨胀的完全均衡。这意味着,在膨胀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热膨胀的保持架的长度必须与主光学系统的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之间的距离相一致。事实上,第一平面(固定支座平面)通常与第二平面(光射入面平面)相间隔地布置。虽然光射入面通常与光源之间具有非常小的距离,以使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尽可能大的部分接合到主光学系统中。但是使固定支座直接布置在光射出面的高度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布置有光源的电路板除了具有光源和用于为光源供电的导体电路以外,还具有其它的大多是电气部件,这些电气部件具有一定的高度,这些电气部件以该高度突出于光源。因此通常来说,保持架的支座布置在光源的光射出面所在的平面中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前照灯,在该机动车前照灯中构造主光学系统的保持架,使得主光学系统在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之间的由热引起的长度变化尽可能地被完全均衡,而不需要使保持架的支座与主光学系统的光射入面位于相同的平面。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机动车前照灯得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未经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3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