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热元件容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59399.1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6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中滨敬文;黑川健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3;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柳爱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元件 容纳 装置 | ||
技术领域
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总体涉及发热元件容纳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存储装置例如电池是发热元件,根据它的动力存储容量的增加,它产生更大量的热量,因此目前希望提高容纳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容纳装置的冷却效率。
采用多个电池连接的结构来增加动力存储容量,这种结构称为动力存储模块。
通常,容纳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容纳装置的外壳具有冷却结构,其中,空气进口布置在下部部分中,排气口布置在上部部分中,动力存储模块分层堆垛在空气进口和排气口之间。
不过,在发热元件容纳装置的常规外壳冷却结构中,从空气进口导入的空气在从下部部分顺序通过分层堆垛的动力存储模块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被加热。
而且,在各层上,空气在动力存储模块位置处通过对流而循环,这导致这样的问题:不仅在各层之间产生温度差的问题,而且甚至在同一层上的动力存储模块中在空气进口侧和排气口侧之间也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
发明内容
这些实施例的主题是提供一种发热元件容纳装置,它能够降低发热的模块的空气进口侧和排气口侧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1B是在图1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剖视图。
图2A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2B是在图2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视图。
图3A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3B是在图3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剖视图。
图4A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4B是在图4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剖视图。
图5A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5B是在图5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剖视图。
图6A是示出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6B是在图6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B方向看时的侧剖视图。
图6C是在图6A中的动力存储装置沿C方向看时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例的发热元件容纳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第一(前)侧表面、第二(后)侧表面、第一搁架板、第二搁架板等;模块箱,所述模块箱均包含一组电池,该电池是发热元件;以及高度导热的部件。
在第一侧表面中,提供了用于引导外部空气的空气进口。
第二侧表面布置成面对第一侧表面,并具有提供于其上部部分中的排气口。
第一搁架板布置在低于排气口的位置处,并具有用于从下方向排气口传送空气的开口。
第二搁架板具有传热特性。
第二搁架板布置在高于空气进口的位置,以便在沿高度方向以预定间隔布置,每个第二搁架板具有用于使得由空气进口供给的空气向上传送的开口。
模块箱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均包括具有纵向侧部部分的侧表面。
模块箱在相应高度处固定在第二搁架板上,其中,它们的纵向方向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定向,并且每个模块箱容纳一组发热元件。
高度导热的部件均被固定成使得它的传热表面与模块箱的纵向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以及使得传热表面的侧部部分与第二搁架板接触。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这些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该实施例的动力存储装置包括:作为发热模块的模块箱2,各模块箱2容纳(储存)电池组4(作为发热元件组);支撑部件,例如水平结构部件13h和竖直结构部件13v,这些支撑部件支撑(固定)模块箱2,以使得多个模块箱2分层布置;作为第一搁架板的顶板10、作为第二搁架板的搁架板12、作为高度导热部件的传热板9;以及外壳1,该外壳1容纳这些部件。
也就是,这种动力存储装置是容纳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容纳装置。
模块箱2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各模块箱2包括多个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具有纵向侧部部分。
模块箱2在相应高度处安装和固定在搁架板12上,它们的纵向方向沿着气体例如空气的流动方向定向。
预定间隔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各(上部和下部)模块箱2之间,以便能够空气通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