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9697.0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杨天锋;倪明江;骆仲泱;高翔;岑可法;方梦祥;周劲松;施正伦;程乐鸣;王勤辉;王树荣;余春江;王涛;郑成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72;F24J2/00;F24J2/12;F24J2/05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式 太阳能 驱动 物质 反应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光腔(3)与反应腔(6)之间由分隔盘面(4)隔开,固体颗粒从吸光腔(3)壁上的固体颗粒入口(18)输入吸光腔(3),流经分隔盘面(4),经过聚焦后的太阳光照射吸光腔(3),同时加热固体颗粒以及分隔盘面(4),经过加热的固体颗粒从吸光腔(3)流出,再流入反应腔(6)并与含碳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反应所需热量来自固体颗粒本身所带热量以及分隔盘面(4)向反应腔(6)中发射的热辐射能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产物由反应腔气体出口(5)输出,固体产物以及反应后降温的固体颗粒经反应腔固体出口(7)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腔气体出口(5)出来的气体产物进入催化处理系统(8),催化处理系统(8)未处理的气体产物进入换热器(10)加热,通入反应腔气动盒(14)和反应腔气体进口(11),从反应腔固体出口(7)流出的固体产物和冷固体颗粒,进入燃烧室(9)燃烧,固体产物中可燃物质燃烧完毕后,将固体颗粒通入换热器(10),固体颗粒被冷却,进入提升管(17),到达吸光腔的固体颗粒入口(18),完成固体颗粒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光腔(3)的太阳光入射处增加玻璃盖板(2),并在玻璃盖板(2)上设置一个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颗粒被太阳光加热后温度从200℃~300℃上升至800℃~900℃,同时分隔盘面(4)被加热到900℃~1000℃,从反应腔固体出口(7)输出的反应固体产物和反应后的冷固体颗粒的温度为300℃~400℃,反应后的冷固体颗粒流经换热器(10)温度变为200℃~300℃,从催化处理系统(8)流出的未处理气体产物的温度为100℃~200℃,流经换热器(10)后,温度变为200℃~300℃。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光腔(3)、反应腔(6)两个独立腔室,所述的吸光腔(3)和反应腔(6)由分隔盘面(4)隔离,分隔盘面(4)上表面属于吸光腔(3),分隔盘面(4)下表面属于反应腔(6),吸光腔有固体颗粒入口(18)用于颗粒从外部流到分隔盘面(4)的通道,所述的吸光腔(3)的分隔盘面(4)的中间布置下降管,通过气动盒(14)与反应腔(6)连接,反应腔气体出口(5)通过管道连接到反应气体产物催化处理系统(8),反应气体产物催化处理系统(8)的未处理气体出口连接到换热器(10),再连接到反应腔气动盒(14)和反应腔气体进口(11),反应腔固体出口(7)连接到燃烧室(9),再连接到换热器(10),再通过提升管(17)连接固体颗粒入口(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吸光腔(3)入口处增加玻璃盖板(2),以及在玻璃盖板(2)上面增加复合抛物面聚光器(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腔式太阳能驱动含碳物质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盒(14)和反应腔(6)底部均安装有布风板(12),使反应腔(6)形成鼓泡流化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6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