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差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59869.4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4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晓军 |
主分类号: | F01K27/02 | 分类号: | F01K27/02;F03G4/00;F03G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温差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动动力机械基本都是釆用人工制造高温差的方法,通过热膨胀等来实现预定的机械运动。由于人工制造高温差的方法因石油,煤等的日趋贫乏和核技术的不成熟而受到很大限制,同时,释放的高热能又会使环境温度大幅上升,引起一系列公害。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现今地热发电,热电厂等用汽轮机只用超高温水,而高温度以下的水热均没有其他用途,没有合理的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大型钢铁厂都是直接将高温水人工降温后再利用。这一过程不仅白白丢掉对高温水热的能量再次利用,还会产生巨大的降温费用,造成人力、物力、经济的巨大浪费。现有的温差发动机的功率并不是很大,在合理利用方面仍然显得力道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差发动机,该温差发动机釆用从一般环境等单一热源中吸收热能,通过内部装置变换而得到低压差而使工质移动做功的方法实现预定机械运动,使以往不能二次利用的高温水热能源得以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能源和人力浪费,并在消除巨大降温费用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温差发动机,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子、以及设置在转子上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为2n个,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转动体包括数量相等的位于转子水平中心线以上的上转动体系统和位于转子水平中心线以下的下转动体系统,所述上转动体系统的重量小于下转动体系统的重量,上转动体系统和下转动体系统包括装有液体气化工质的液体气化工质室和装有液体的液体工质室,所述液体气化工质室和液体工质室之间相连接,上转动系统的液体工质室和穿过转子中心相对的下转动系统的液体工质室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双向阀门,双向阀门和能够定位开启的双向阀开启装置相连,所述下转动系统中的液体气化工质室内的液体气化工质依靠温差产生的压差能将液体工质室的液体压向穿过转子中心相对的上转动系统中的液体工质室以改变上转动系统的重量破坏原有平衡使得整个发动机逆时针转动。
所述液体气化工质室和液体工质室之间采用活动隔板A相连。液体气化工质室设置在液体工质室的外侧或内侧,只需保证上转动系统的液体工质室和下转动系统的液体工质室相连即可。
所述液体气化工质室和液体工质室采用固定隔板相连,液体气化工质室内还包括活动隔板a和由活动隔板a隔离出来的气体工质室a,液体工质室内包括活动隔板b和由活动隔板b隔离出来的气体工质室b。气体工质室a设置在液体气化工质室的内侧或外侧,气体工质室b设置在液体工质室的内侧或外侧。
所述上转动体系统的气体工质室a和穿过转子中心相对的下转动体系统的气体工质室b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上转动体系统的气体工质室b和穿过转子中心相对的下转动体系统的气体工质室a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
所述双向阀开启装置定位双向阀门的开启位置为上转动系统转至转子的第二象限起始边界处,双向阀开启装置定位双向阀门的关闭位置为上转动系统转至转子的第二象限的结束边界处或者开启位置为上转动系统转至转子的第一象限起始边界处,关闭位置为上转动系统转至转子的第一象限。所述气体工质室b和气体工质室a内的气体均为惰性气体。当开启位置在转子的第二象限起始边界处时,温差发动机逆时针转动;当开启位置在转子的第一象限边界处时,温差发动机顺时针转动。
所述气体工质室b和气体工质室a内的气体均为惰性气体。
所述液体工质室内的液体的沸点高于热源的温度。热源即就是将温差发动机放入的提供高温的物体,诸如地热发电,热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超高温水,海洋中的上层水等。冷源就是与热源相对来说,较选用的热源温度低的物体。
所述液体气化工质室为导热系数大于铜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液体气化工质室内还包括多个便于导热的导热柱体。
所述液体气化工质室内的液体工质的沸点介于热源的温度和冷源的温度之间或略低于冷源温度。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釆用从一般环境等单一热源中吸收热能,通过内部装置变换而得到低压差而使工质移动做功的方法实现预定机械运动,使以往不能二次利用的高温水热能源得以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能源和人力浪费,并在消除巨大降温费用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2、本发明能够产生巨大的功率,供发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图;
图3是实施例3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晓军,未经周晓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9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