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刹车鼓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1818.5 | 申请日: | 2014-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5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龙;张均榜;杨代生;田孟德;都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金惠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8 | 分类号: | F16D65/08;F16D65/8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5631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刹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鼓。
背景技术
刹车鼓是安装在汽车轮毂上,随车轮一起旋转的部件,是鼓式刹车系统的一部分。刹车鼓的材质一般为HT200-300(即灰铸铁),基体组织主要为珠光体以及少量的铁素体、渗碳体,石墨的主要为A级,形态为长片状,长度等级为4-6级,起到散热、增加摩擦性能、减低刹车噪音的作用。铸造是制动鼓毛坯的惯用生产工艺;所需主要原材料一般为生铁、废钢以及回炉铁,为了改善铸件性能,会同时加入一些合金,如Cu、Cr等。
现有技术的刹车鼓在刹车时,两对半月型的刹车蹄片受到活塞所施加的压力,使其贴紧鼓室内壁,通过两者间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转动,达到制动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的刹车鼓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随着车轮高速转动,刹车鼓与刹车片摩擦生热,刹车鼓可能会因为高温或强度不够等原因而爆裂,由此而造成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温、防止爆裂的刹车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刹车鼓,包括刹车鼓,在所述刹车鼓的外壁套接金属空腔,所述金属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金属空腔内还设置有导热片,在所述金属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导热片设置有导热支片,所述导热支片穿过缺口伸出金属空腔以外,所述导热支片与车轮连接,在所述刹车鼓的内侧设置有摩擦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刹车鼓具有如下优点:当刹车的时候,摩擦片和刹车鼓摩擦时产生的温度在冷却液的作用下,对刹车鼓进行降温,冷却液的热量再通过导热片的作用,进而通过导热支片的作用导出,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会在力的作用下,产生风,还可以进一步助于导热支片的及时散热,经过降温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刹车鼓摩擦时温度不会过高,防止爆裂。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方便将导热支片与导热片连接,便于更换导热支片所述导热支片与导热片采用螺栓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将刹车鼓与金属空腔连接更加紧密,在所述刹车鼓与金属空腔连接处的刹车鼓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槽。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导热支片与车轮连接的紧密性,同时有利于导热支片起到散热的作用,所述导热支片与车轮焊接为一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刹车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刹车鼓,2-金属空腔,3-导热片,4-刹车蹄,5-连接槽,6-液压制动轮缸,7-导热支片,8-连接孔,9-摩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刹车鼓,包括刹车鼓1,在刹车鼓1的外壁套接金属空腔2,金属空腔2内填充有冷却液,金属空腔2内还设置有导热片3,在金属空腔2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导热片3设置有导热支片7,导热支片7穿过缺口伸出金属空腔2以外,导热支片7与车轮连接,在刹车鼓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摩擦片9。在两个摩擦片9的内圆面上各装有弧形的刹车蹄4,在刹车蹄4的上连接有刹车底板,底板上设置两个支撑销,两个支撑销支撑着两个刹车蹄4,在刹车底板上还装有液压制动轮缸6,液压制动轮缸6与刹车蹄4连接。还可以采用用油管与装在车架上的液压制动主缸相连通。主缸中的活塞可由驾驶员通过刹车踏板机构来操纵。 导热支片7与导热片3采用螺栓固定,在导热支片7与导热片3上均设置连接孔8,在刹车鼓1与金属空腔2连接处的刹车鼓1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槽5,导热支片7与车轮焊接为一体。
刹车时,摩擦片9和刹车鼓1摩擦时产生的温度在冷却液的作用下,对刹车鼓1进行降温,冷却液的热量再通过导热片3的作用,进而通过导热支片7的作用导出,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会在力的作用下,并产生的风,还可以进一步助于导热支片7的及时散热,经过降温后,刹车鼓1摩擦时温度不会过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金惠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遵义金惠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18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